记者 徐超 通讯员 钱丽君
青砖外墙饱经风雨洗礼,宛如皇冠的楼顶高高耸立……走进南通市海门区三厂街道,远远可见一座城堡式建筑,这座中西合璧的钟楼是大生三厂的标志性建筑,已在江海大地屹立百年。
“1914年,张謇先生在家乡海门着手创办大生三厂,1921年工厂投产,迅速成为大生产业体系重要成员,工人规模达3000多人。”原通棉三厂工会办公室主任施灿新介绍,中共南通县委成立不久,就将大生三厂确定为工运中心,派一名县委常委驻厂,提高工人觉悟,组织工人罢工。
1929年3月,县委负责人张宝奇在工人顾士奎家中召开会议,把工人组织起来。会后,大生三厂以党员为骨干,十几人、二三十人的工人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当年6月10日,农历五月初四,按工厂惯例端午节应放假一天,并提前一天发放工资。但初四那天,各车间都已发放了工资,唯独细纱间不发。当天下午两点,细纱间40多名工人愤然罢工。厂方最终让步,把工资发给了工人。
4个月后,工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大生三厂建厂以来规模最大的罢工。共产党员、工人代表朱有喜提出,改组不能为工人谋利益的工会,成立工会整理委员会,并要求增加工资。厂方不但断然拒绝,还串通海门警察局,企图栽赃谋害朱有喜。大生三厂党支部发动全厂大罢工,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年终分配红利、取消打骂工人等23点要求。厂方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法劝说工人复工,不得不同意了工人的诉求。
从1927年至1930年,在党的领导下,大生三厂工人阶级日渐觉醒,举行较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就有5次,诉求也逐步从增加工资、减少劳动时间,发展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遭到反动势力残酷打压。1930年5月,海门县委书记陆克被捕。6月,中共大生三厂地下组织负责人、县委委员顾士奎被捕就义,大生三厂党组织遭到破坏。入冬后,通海地区形势日趋紧张,国民党反动当局挥舞屠刀,大肆抓捕共产党人,镇压罢工工人。“大生三厂工人运动渐渐走向低谷。”施灿新说,但多次罢工斗争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巨大威力,在江海大地播撒了不灭的革命火种。
历经百年风云,如今南通大生三棉纺织有限公司依然生机勃勃。公司拥有员工300多人、纱锭9.31万枚,年产棉纱7500余吨,年销售收入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