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王 拓)“半个世纪前,我就决心一辈子跨马驰骋,用我的畜牧专业为农民造福、让农民致富,为家禽业的发展,奉献一切!”这是扬州大学87岁退休教授赵万里在给大学生进行课外义务辅导时,常常说起的一句话。提起赵万里,扬州大学的师生都爱叫他“鹅司令”,扬州城老鹅摊上所用的扬州鹅,就是赵万里培育出来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赵万里举家迁至上海,因家境贫寒历经磨难,但他对小动物兴趣浓厚,195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苏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1958年,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赵万里被下放到泰兴的一个养猪场。“天之骄子”到了猪场,这并没有让赵万里有受挫感,他反而将其视作理论的实践课。
他把自己的老师——当年中国最著名的三位养猪学专家、被称作“三大猪头”之一的张照教授的理论课程活学活用到了养猪实践之中,收获颇大。次年,他便写成了高等学校养猪学教学大纲,也进一步坚定了用技术造福农民的决心。1959年,品学兼优的赵万里留校任教,主攻家禽方向, “人生就是要学一行爱一行,做一行专一行,做一行成一行。”
1972年,赵万里作为中国援非专家,被派往坦桑尼亚援建肉鸡养殖加工厂。在荒芜的原始森林里,看不到乞力马扎罗山的巍峨,见不着维多利亚湖的浪漫,只有满天的星斗和漆黑的丛林陪伴着孤身一人的赵万里。他手把手地教当地居民孵化、饲养小鸡,如何将成鸡进行加工。那年,赵万里的二女儿出生,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他格外想念妻儿,但为了帮助非洲农民摆脱饥荒,完成援建任务,三年多时间内,他一次都没有回国。援建期间,赵老师又为世界粮食组织培训了一大批孟加拉国农业官员,为东非大学培养了数十位养禽专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养禽技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他又于1997年和2001年,赴美国、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课题合作。
“我们做学问的人,就是要将成果转化成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脱离市场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赵万里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成为我国特种经济禽类学的创始人之一,首开了特禽研究教学工作先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赵万里就开始了对鸡鸭鹅的研究。最早出成果的是一种羽色自别雌雄配套系的苏新棕壳蛋鸡,这种鸡在上世纪80年代推广了上亿只,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后,高邮鸭成为他首先关注的对象,为了掌握高邮鸭的资源情况,他穿着解放鞋、背着背包,几乎每一个乡村都走到了。赵万里和科研人员共同提出新模式,经过9年努力,最终完成了“高邮鸭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完好地保存了高邮鸭优良资源,避免了优良基因的流失。
“扬州鹅育种的准备工作是从1989年开始的,这个过程很复杂。我们利用国内的鹅良种资源,在常规选育基础上提纯复壮,经过多品种、多组合杂交配合力测定,再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先进测试手段,筛选出了最佳的父母本。”赵万里所说的“最佳父母本”,指的是以雄性皖西白鹅与雌性四川白鹅杂交后代为父本,以太湖鹅为母本,杂交组合后,对其后代进行横交固定,再经过8个世代大群的常规选育和4个世代家系选育,最终才能培育成功。
从1989年到2006年,历时整整17年,赵万里成功培育出地方新品种——“扬州鹅”。“扬州鹅”因其优异的生产性能很快被大面积推广,赵老师也被养殖户们尊称为“鹅司令”“扬州鹅之父”。2006年4月,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扬州鹅”成为我国水禽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品种。
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赵万里始终把科研与生产实践、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施教。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养禽学人才奇缺,赵万里开办三期“家禽技术培训班”,共培养120多名紧缺人才。80年代初,系内缺任课老师,赵老师一周上课达25个课时。1999年,赵万里光荣退休,如今,他还主动担任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和“动科情怀课外辅导站”辅导员,助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联系学生120余名,辅导站对接班级动科1101班和动科1401班先后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