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55岁保洁员创作50余首抗疫诗词
2021-09-26 07:0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刘海琴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今年的中秋团圆,对于扬州人来说格外珍贵。忙完一天后,汪雯破天荒带着两个女儿在家门口赏月,随后她填了一首词《醉花阴·秋思》:

夏日转身成故事,雁去无留意。天气晚来秋,风动花枝,快活闲云戏。

一庭满月增明媚,已见冰姿美。千里共今宵,益友良师,复现思谆诲。

汪雯是扬州一家工厂的保洁员,然而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诗友,迄今为止已经创作了2000多首诗词。

虽然只有高中文凭,但是从小热爱文学的她,喜欢写散文、随笔,也模仿着写点现代诗。后来,她拜师学习固体格律诗词。55岁的她,4年前因家暴离婚,独自带两个女儿生活。大女儿已30岁,无业,两年前患癌且已转移,每月治疗费自费部分好几千元。她的退休收入每月2000多元,去年又遭遇车祸受重伤,至今身上还留有钢钉,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为了生计,她还是在家附近做了一份保洁工作,每月收入2100元。

为了给孩子赚医药费,她带着一身的伤痕,像陀螺一样从早到晚转个不停。凌晨4点半起床,给两个孩子做好饭,6点半到单位,白天还要去医院看病、拿药,晚上回家再给孩子们做饭。除去医药费,菜金有限,她几乎每天都在吃剩汤泡饭。只有晚上,等一切都忙完了,在床上放个小桌子,开始创作,陀螺才能停下,她才是自己的。汪雯说,创作仿佛就是把她的满腹心酸苦痛,一摞一摞地从心里朝外搬。也只有在创作里,她才能找到存在感,“用我的想象,变成蓝天白云,以及这蓝天白云下放飞的自己。”

“没有一只鸟儿会死在寻食的路上”,她给自己的网名取为“蔓菁”,意思是生命力顽强的野草。而这个从苦难中崛起的草根诗人,在网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被誉为“悲情诗人”,并于2021年加入扬州市诗词协会。

在2021年之前,汪雯的作品主要是记录自己的苦难,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蝶恋花·病中吟》中,“怎耐病根频返顾,三分愁绪如何诉。”“痴捻新诗,莫把韶光负。”“只恐情深难寿补。”《和瀛洲居士》里,“身健在,且加餐。疗伤煮字志尤坚。吾生多舛寻常处,笔意人生别有天。”

今年7月份,扬州疫情暴发后,汪雯原来上班的地方停工,她被公司安排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她因伤恢复期不能骑车,公交也停运了,只能走路上班。每天上下班途中的近两个小时,都是她构思腹稿的时间。白天干着苦脏累的活计,晚上回家再从事诗词创作,每天都到深夜。就这样,疫情封城一个多月,她创作高产,写下50多首抗疫诗词,多视角反映扬州抗疫过程。其中长调《莺啼序·辛丑扬州疫情》等诗词作品,受到各方好评。经扬州市诗协推荐,中华诗词学会特批,汪雯“火线入会”,正式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因为疫情,她的作品不再是自怨自艾,开始走出“小我”,流露出更多的“家国情怀”。

扬州市诗词协会会长王群告诉记者, 8月初,扬州市诗词协会向全国诗友发出抗疫诗词征稿启事,近一个月中,各地成千上万的诗友热情参与、积极创作,写出了两万余首抗疫诗词作品,给扬州抗疫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正是这个时候,大家关注到了汪雯的诗词,她的生活和诗词创作经历,打动了广大读者。为此,扬州诗协9月5日编发《一位女诗友的吟唱·扬州抗疫诗词专刊》,集中刊登了汪雯创作的部分抗疫诗词作品。如,《七绝·疫中感怀》:“位卑国事系于心,常使诗人感慨深。写到几分情动处,眼中已是泪花噙。” 《七律·送瘟神》:“古道扬城好丽峨,苍生故里定风波。”《七律·抗疫感怀》:“秋来莫问关山隔,情到谁知口罩封。”《七律·解封这一天》:“一路清风来广道,彩云万里共相游。”《卜算子·今日终清零》:“今日终清零,弄日临溪坐,将那从前明月心,付与红莲朵。” 《莺啼序·记辛丑年扬城疫情》:“待逢气爽秋高,与月同圆,伴云齐舞。”

“疫情期间,我看到全国那么多人来支援扬州,看到老百姓连夜排队做核酸检测。慢慢地,诗词的格局也开始大了,心胸变得更加开阔,自己的苦也就不觉得那么苦了。”汪雯说。用诗文记录抗疫的过程和当时的心路历程,在她看来也是自己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写作支撑了我的生命”,对汪雯来说,写作为她的人生增添了深度。目前,她正在着手准备出版自己的诗集。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