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今年就业季为何流行“赶早”
2021-09-03 06: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黄红芳

9月1日,东南大学为期一个月的2021年秋季“人才报国”系列线上大型招聘会开锣。从7月30日至今,东南大学已累计在校园招聘平台发布近1000条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8月31日,中国农业大学向社会公布了2022届毕业生选录指南。两天前,学校明确了秋季首场大型空中双选会的时间。

早在7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就向社会发布9月中下旬举办人才线下招聘会的公开邀请函。

当下,为何很多高校提前吹响了毕业生就业季的集结号?

赶早,招聘岗位更优质

目前,包括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至少40所知名高校,提前晒出2022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生源信息,以及各院系相关专业就业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

“往年这个时间,只有一些职技院校公开生源信息。这么多知名高校提前晒出生源信息和联系方式,今年还是第一次。”对于高校的“主动出击”,省人社厅一位从事毕业生就业招聘多年的工作人员连称“没想到”。

中国农业大学6月就向社会发布了2022届毕业生的生源信息,是知名高校中发布信息最早的一所。该校就业办副主任李超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环境下提前公布毕业生信息,可以让用人单位提前了解毕业生情况、专业分布情况,有利于精准招聘。

“一些用人单位对我们学校专业设置不太了解,以为农业大学只培养农业人才,其实我们学校的食品类、人文社科类专业都很不错。”李超说,“酒香”也要勤吆喝,主动宣传是希望为学生赢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提前发布生源信息、校招计划,引导用人单位与院系的班主任、辅导员直接对接,也可以引导毕业生从被动求职到主动求职。

半个月前,东南大学也公布了202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市场部部长薛裕峰表示,很多互联网“大厂”7月初就开始线上招聘了,提前公布毕业生生源信息和各个专业负责老师的联系方式,也是希望让用人单位根据自身需求,更好更精准地准备校园招聘。

“这两年用人单位招聘启动越来越早,学校启动就业工作也相应提前了。”南京师范大学就业负责人范晓云告诉记者。

“用人单位每年第一拨出来的岗位一般都是最好的。学校及早公布就业信息,也是希望帮助本校毕业生赢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工处副处长蔡惠华表示。“学校也在主动登记用人单位的校招需求,待条件成熟后及时举行线下招聘。”

赶早,岗位匹配更精准

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的李家宸,曾做过10年大学生就业招聘。李家宸表示,以往高校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一直停留在学校就业办层面。而综合院校专业众多,学校就业服务工作人员有限,很难做到对各行各业人才的精准匹配。主动公布信息,把更熟悉学生情况的学院推向就业一线,让更了解本班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直接对接企业,“这才是精准招聘应该有的样子”。

李家宸同时表示,随着新业态蓬勃发展,一些新兴产业的独角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高校信息相对闭塞,对于这些新成长企业了解并不充分。主动公布生源信息,也给了高校与新成长企业更多合作的机会。

高校的主动出击,也让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前行动起来。8月中旬开始,各省、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群、公众号上转发最频繁的就是各大高校的202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

“毕业生信息对我们招聘部门很有用,省去了一个个上门联系的麻烦。”省人才市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可以根据高校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有针对性地组织校园招聘,也可以把这些信息在用人单位QQ群或省、市、县(市、区)的人才服务工作群发布,让地方用人单位根据需求直接对接。

南京市人社部门建有143个企业就业服务群。据南京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韩小燕介绍,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将高校生源信息转发到这些企业群。因为疫情,南京暂时取消了线下招聘,专门设立了市、区两级就业服务专员,完成缺工企业信息采集和用工服务保障。高校公布的毕业生信息,就是就业服务专员精准匹配服务企业的内容之一。“比如服务对象是制造企业,我就把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的毕业生生源信息推荐给他们。”韩小燕介绍。

“提前发布招聘信息,对于用人单位是个利好。”李家宸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当地有400多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很多有潜力的研发企业刚刚起步,尚不具备单独举行校园招聘的实力。“我们把这些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根据高校生源信息,进行组团招聘。”

中建安装集团今年计划招聘1300人,涉及机电、化工、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朱玉伟表示,下周开始招聘部门将奔赴全国100多所高校开展宣讲,高校提前公开的毕业生信息和各专业的就业负责人联系方式给他们提供了极大便利。

赶早,职业方向更明确

高校提前发布生源信息,用人单位提前布局校园招聘,毕业生们怎么看?

“我对就业信息关注不多,目前正全力准备考研。”这是这几天记者采访2022届本科毕业生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近年来,考研已经成为国内不少高校本科生的首选。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读研或出国的比例常年稳定在60%以上,北大、清华甚至超过7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今年有超过75%的本科生,正在准备考研、出国。

记者去年9月初曾去南京一所知名高校采访,当天该校有9场校园招聘会,除了极少数大型知名企业,很多企业招聘现场鲜有人问津。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22届毕业生有30人,目前明确找工作的只有6人。而从往年的考研情况来看,该专业毕业生考研成功率不到一半。按照往年的录取率,至少还有10人在明年开春考研失利后,要直面就业问题。但届时很多知名大企业已经完成了招聘计划,新增岗位大多也只是拾遗补缺,毕业生的选择余地大为减少。

“秋季招聘本科生求职积极性不高,已经持续多年。”从事毕业生招聘多年的朱玉伟表示,“现在家庭条件好了,本科毕业生少了养家糊口的压力,很多人并不急于工作。相比之下,硕士生反而成了秋招市场的求职主力。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高校秋季求职的生源中,硕士占60%,本科生和博士生只占40%左右。

与身边大部分同学备战考研相比,成绩优异却主动放弃保研的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孔维群显得有些“另类”。大学期间跟着师兄们参加创业大赛,每年暑假到企业实习,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让他大三就明确了自己的未来规划。他想先到建筑工程公司锻炼一下,从技术员、施工员做起,积累经验后再努力获得二级、一级建造师资格,这样比直接读硕士发展机会更大。

只是,毕业生中像孔维群这样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并不多。采访中,不少校园“考研族”表示,还没有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考研是想延缓就业,或者存在“身边同学都在考研,我也要考”的从众心态。为此专家指出,在实现专业、生源精准对接的同时,高校如何通过教学、社会实践让大学生更多了解社会,积累经验,明确自己的兴趣,从而尽早明确职业方向,将是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一环。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