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顾静静)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志愿者,他们“疫”无反顾 共克时艰。他们是医生、网格员、社区门卫、执法人员,他们中有70后、80后、90后、00后,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用忙碌的身影,为漕湖筑起疫情防控坚固堡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疫情期间,志愿者24小时轮班值守,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来自观塘社区70后的陆庆华,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便负责社区防疫相关工作,他在办公室里“安营扎寨”,几乎24小时全天在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每当“同事有困难、居民有需要”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场解决,始终践行为民服务初心,对待居民贴心、暖心更用心,是同事眼里的“好大哥”,居民眼中的“好干部”。
疫情当前,党员先行,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来自汤浜村的80后村书记朱晓明是疫情防控基层工作人员,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深入辖区各单位督促检查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其儿子朱申宇深受父亲影响,也志愿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过渡房门岗登记、核酸检测预登记、企业宣传...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对抗疫父子兵,在基层牢牢筑起了抗疫防线,展现出80后的责任担当与00后的爱国情怀。
“一根笔,一个登记本,一根测温枪”。他们是万千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却和千千万万坚守在“疫”线工作者一样,用平凡的坚守汇聚成战疫路上的坚强盾牌。
来自漕湖花园一社区的90后岳苏琴,面对2020的疫情,她主动联系社区,希望为这场“战疫”做些什么。2021年7月,疫情防控形势再度严峻,她又主动请缨,利用空闲时间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在疫苗注射点现场引导帮助居民顺利接种。
与以往时期不同,大街小巷内多出了一些青春稚嫩的面庞,他们“提前做”“抢着做”,主动分担自己负责部分以外的工作,为社区疫情防控尽一份绵薄之力。
“请出示苏康码,并配合测量体温入内”。00后的卫星村村民宣寅杰顶着烈日在门岗为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检测。他是刚参加完高考的准大学生,在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后主动登记报名。
“我不怕辛苦!这种事本就该年轻人做。”每天他都第一个来社区报道,坐在大厅里登记信息,当网格员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进行核酸检测预约登记工作时,他陪同前往并主动要求负责社区中没有电梯的几栋楼。
一个职业有一个职业的使命
在抗击疫情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务人员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岗位上,始终顶在隐患排查最前线。他们主动为隔离人员及企业返苏职工提供上门检测服务,耐心解答居民疑问;身裹厚重防护服,为居民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夏日高温下,汗水顺着手套向下滴,双手被汗水浸透发白,衣服湿透紧贴后背...
炎炎夏日遇上疫情,社区网格员“舍小家、为大家”,成为防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不平凡的坚守。他们用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响应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上门深入排查、动员疫苗接种、宣传防护知识、“手把手”指导核酸检测预登记、组织引导核酸检测、巡查重点场所,社区、村落、小区、商户等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网格员们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社区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在这关键时期,门岗保安尽职尽责、寸步不让,坚持“守好门、把好关”,守护着辖区居民的健康平安。“请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来测量一下体温,登记一下您的信息”,这样的话术他们每天要说成百甚至上千次。无论是吃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每当有人来,他们便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一遍又一遍地严格落实“五步法”无差别查验,切实把好社区“外防输入、内放反弹”重要防线。
推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离不开执法人员日常巡查、深入排查工作。他们不断加强防控检查力度,遇到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和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行为绝不姑息。同时,定点定时全面复查,坚决杜绝问题反弹反复,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同心抗疫,静待花期。防控疫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