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甜
疫情下的儿科诊疗,不仅考验着医护人员,也同样考验着家长和患儿的承受力。支援封控区的儿科医生们是如何工作的?疫情期间,医院如何保障封控区患儿的就诊需求?记者进行了电话连线采访。
平均每位患儿接诊半小时以上
“我家孩子已经发热两个多小时了。”8月10日,家住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的万女士焦急地拨通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在核对完相关信息后,一辆由社区志愿者开来的“抗疫送医专用车”到达万女士家门口,在他们的目的地——禄口社区医院发热门诊,前来支援的儿科医生们已经做好了接诊准备。
登记填写相关信息、测量体温、现场挂号、排队候诊……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万女士和4岁的儿子洋洋走进南京市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郭虎的诊室。详尽地询问病史、仔细地查体,并进行辅助检查后,洋洋被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我们给洋洋开了口服药物进行治疗。”郭虎告诉记者。和平时不同的是,尽管已在社区进行了多轮核酸采样,但患儿出现发热,就诊时需重新在医院进行核酸采样。
患儿出诊室后,诊室进行全面消杀,准备接待下一位患儿。而此时距洋洋进发热门诊,已过去40多分钟。“平均每位患儿的接诊时间都在半个小时以上。”郭虎说,疫情发生以来,前来就诊的患儿大多数有发热、咳嗽、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一般都会引导至发热门诊进行治疗,流行病学调查、问诊、核酸采样……每个环节都不能有疏漏。
完成诊疗后,万女士再次拨通电话联系社区专车接回,并上报社区安排居家隔离。
“在新冠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前提下,如果有患儿因腹泻、脱水或者肺炎需要住院输液,我们会上报江宁禄口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转运车转至指定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郭虎补充道,如果患儿病情较重,需要南京市儿童医院配合治疗的,疫情防控指挥部会安排转运车,儿童医院会有专人、专门通道安排就诊。
4月龄患儿5小时转危为安
“我见到小星时,他依偎在妈妈怀里,稍显烦躁,腹部胀胀的好像肚子疼。”支援禄口社区医院的南京市儿童医院儿外科医生丁一告诉记者,8月4日,他接诊了一名4月龄婴儿,频繁呕吐、哭闹不止。结合腹部立位片和血常规检查,诊断为肠套叠。“小婴儿胃肠蠕动不协调,这个季节易发生肠套叠等外科急腹症。”
但此病的治疗在这家社区医院无法进行。在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安排下,患儿被送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由新生儿外科主任唐维兵接诊患儿。“接到通知后,我们紧急腾空备用隔离病房,会同院感科、护理团队铺开完备的防控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将小星接到新生儿外科病房。”唐维兵说。接下来,立即禁食、胃肠减压、建立静脉通路补充液体,同时安排床边B超、进行全程防护下的CT检查。从诊断到转院救治,历经5小时,小星转危为安。
“特殊时期父母不能办理住院手续,我们帮他们办理住院手续、全程特护。除了打针、喂药等基本的医疗措施外,孩子日常起居也都是医护人员全程管理。”唐维兵说,他每天和父母汇报孩子治疗进展,安慰家长焦急的心情。如今小星的情况明显好转。
轮班医生下午3点半才能吃上午饭
早上6点起床、7点出发、8点前做好防护措施进入发热门诊……下午2点结束,脱下防护设备并进行消杀,回到驻地宾馆吃上午饭的时候,已是下午3点30分了。而这,就是郭虎和他同事们这15天来的日常。“我们实行四班倒,发热门诊24小时有人值守。下午班的同事晚9点多才能吃上晚饭,凌晨班次则更为辛苦。”
7月28日以来,南京市儿童医院5名医生和一位护士组成的儿科团队加上社区医院两名儿科医生在禄口社区医院保障儿童医疗需求,其间主要负责儿科发热门诊、发热留观病房的儿科病人、普儿门诊会诊、普儿夜间急诊等。
郭虎说,支援期间,儿科医生们实时根据各岗位反馈的每一个问题,逐一调配、解决,流程越来越顺畅,大家越来越从容。“如遇到一些需进一步治疗而社区医院条件不具备时,我们会按流程联系转诊,充分保证儿童的医疗安全。”在郭虎看来,团队的高效让人感动,而更让人感动的是禄口父老乡亲们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