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生命至上,这场战争没有旁观者
2021-06-25 06:2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纪树霞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在湖北武汉东湖新城战“疫”文化室内,两张一字排开的长1米、宽半米的木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类蔬菜、肉、鱼模型。一年多前,在这两张木桌前,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温暖了每一个武汉人的心。

大地春回,山河依旧。而今,随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这两张承载记忆和温情的木桌被搬进了东湖新城战“疫”文化室。它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深情讲述着中国人民在这场殊死较量中展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

一句温暖人心的嘱托

3月底,当记者来到武汉时,樱花开得正艳。一场春雨过后,东湖樱花园中洒落一地的淡粉,在阳光的照射下多了些许别样的韵味。行走于武汉的大街小巷,与一年前的静谧相比,这座“英雄之城”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

“总书记来社区的那天,也是这样一个雨后初晴的天气。”在东湖新城社区居委会委员徐敏的记忆中,去年3月10日,是一个值得被永远铭记的日子。当时的武汉已连续阴雨了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社区考察的当天,武汉迎来了久违的大晴天。“不少居家隔离的居民忙着在阳台上洗洗晒晒。当总书记乘坐的车辆缓缓驶进小区,在南门圆形花坛处停下时,一些眼尖的居民从阳台看到了,气氛瞬间就沸腾了起来。大家纷纷探出头,挥手向总书记问好。面对群众的热情,总书记也微笑挥手致意:‘大家一起加油,再坚持一下!’”

一年来,总书记在东湖新城社区考察时走过的路、说过的话,早已深深烙在了徐敏的心里。经过小区8号楼时,她指着一处商摊告诉记者,疫情最吃紧的时候,这里曾设有一个物资供应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进社区后停留的第一个地方。徐敏回忆,习近平总书记经过物资供应点时,详细询问了米面粮油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的采购和供应情况,当看到桌上没有活鱼时,又说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连武汉人喜欢吃活鱼这样的细枝末节,都被总书记记在心里,这一句嘱托,温暖人心。”

在与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志愿者等代表交流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习近平总书记的武汉社区考察之行,给了居家隔离的武汉人民极大鼓舞。时隔一年多,这一重要讲话仍时时在徐敏耳畔回荡。“总书记的肯定让我们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徐敏禁不住湿了眼眶。

一场没有旁观者的人民战争

时针回拨到庚子年春节前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原本平静祥和的生活。

“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号令。在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党和政府果断决策,为战胜疫情构筑了坚实基础。

“疫情刚刚蔓延时,我们压力太大了,好在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太久,国家的医疗队来了,我们知道有救了。”时至今日,武汉市民伍群还时常会梦到武汉刚封城时的样子:整座城市一片沉寂,街上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辆车。每每从梦中醒来,她都会惊出一身冷汗。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面对凶险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生死阻击。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一场举国动员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面打响。己亥年除夕夜,第一批增援的军队和地方医疗队向武汉集结。随后一个月内,全国军地346支医疗队伍、4.26万医护人员和源源不断的抗疫物资逆行驰援,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医疗力量集结调动。

彼时的武汉,街面空空荡荡,只有医疗队的大巴车和承载生命希望的救护车呼啸而过,楼宇电子大屏上的“武汉加油 中国必胜”字样格外醒目。

“那段路走得太艰难,也收获了太多感动!”42岁的徐峰曾因感染新冠肺炎,多次在死亡边缘徘徊。回忆起生病的日子,徐峰感慨万千。在他看来,武汉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胜利,得益于全国上下的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住进病房的第一天,有一名江苏来的护士因身体不适发生剧烈呕吐,但防护服又没办法脱。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又强行将吐出来的东西吞回去了。”一年过去了,这一幕深深刻在徐峰的脑海里。

76天风雨同舟,76天守望相助,在“全国一盘棋”的引领下,14亿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山河无恙。去年4月8日零时,随着第一辆小客车驶出武汉西高速路口,武汉正式解除离汉通道管控。而后,随着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的胜利,全国抗疫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去年9月8日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南京鼓楼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于成功曾率领132名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6重症病区。今年3月底,他重返武汉探望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回想起去年此时的情景,于成功感慨不已。他说,当时的武汉,从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到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从临危受命的科研人员到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处处都是冲锋陷阵的身影,“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也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在这场战‘疫’斗争中,中国人民以亿万人团结一心的奋斗,凝聚起一个民族的精神伟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年全国两会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语掷地有声。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生命至上,这是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而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尽最大努力救治每一个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死亡率,正是人民至上理念最朴素、最本质、最坚定的表达。

“穿上白大褂,我们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武汉市第一医院医务处主任余芳,同样忘不了那段与时间赛跑、与疫魔抗争的日子,“总书记说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植于心。唯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这身白大褂,无愧于医生这份职业。”

“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表示,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抗疫救援中,中国以巨大的魄力、勇毅的付出,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武汉抗疫时,当地把最好的医院改成重症定点收治医院,把体育馆改成用以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方舱;疫情暴发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重症科医护人员多达1.8万人,占比达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全国近一半的ECMO及5000台呼吸机被紧急调到武汉;为解决氧气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家动用武钢的力量,在24小时内解决了氧气供应问题。”邱海波说,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是因为我们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才将病亡率降到了最低,才最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纾国难,形成了弥足珍贵的抗疫精神,彰显了伟大的中国力量。未来,经历过战“疫”洗礼的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将更有信心,也更有底气!

记者手记 >>>

山河无恙 人间安好

到武汉的第一天,同行摄像记者王子杰刚放下行李,便带着我直奔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旁的一家烧烤店。“想了一年了,终于吃上了这口!”他说。

对于这口武汉烧烤的“执念”,源于王子杰赴武汉参加抗疫报道的那段经历。去年2月17日,疫情最严重之时,刚刚参加工作半年的王子杰便作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赴武汉采访组成员逆行出征。这家烧烤店就在他住的酒店楼下。

“每次从楼下经过,看着玻璃上印着的烤串图样,再看看紧锁的大门,馋得直流口水呢。”王子杰说,那时的武汉,街面上没有一家商户开门,安静到走在路上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对于这样的武汉,虽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那种静谧震惊到了。”2月17日夜里,采访组赴武汉后的第一篇报道《静悄悄的城市,江苏铁军在“战壕”》发回南京,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武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敌人’看不见摸不着,它造成的恐惧却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疫情面前,我要做些什么?”在武汉的30多天里,王子杰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当抗疫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时,这个“95后”小伙子回南京前,特地去拍了武汉大学的樱花,他希望用镜头让人们看到樱花绽放、春回武汉的过程。

去年10月,为报道武汉抗疫专题展,王子杰又一次来到武汉。“当时的武汉虽已逐渐恢复生机,但那段悲壮的记忆仍然留在不少人的心中。很多市民哭着看完了展览,包括我!”说着说着,这个身高近190厘米的小伙子竟红了双眼。或是想掩饰心中的波澜,又或是不想让人发现他眼角的泪水,他将头扭向了窗外,轻声说了一句:春天来了,你看街上又热闹起来了!

这句话,像是在对我说,也像是在对他自己说。

冬去春来、人间安好。坐在烧烤店里,听着油滴到炭火上发出的滋啦声,感受着武汉这座城市重新燃起的烟火气,我心底掠过一丝欣喜:今天的武汉早已凤凰涅槃,我们的祖国山河无恙!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