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圆芳 胡兰兰 张宣 白雪 蔡姝雯 徐冠英
深圳赛格大厦近日连续发生晃动,尽管当地多次通报强调其危险性在可控范围内,但还是引发全国广泛关注。城市里的摩天大楼日渐增多,它们如何与风“过招”?安全性如何?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风是建筑位移的最大危险因素
高楼大厦扮靓城市天际线,但高楼大厦自身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因素。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金如元认为,在引发高层建筑位移的各种风险因素中,风是最大因素:“因为高层建筑受周围具体地形的影响,它的风场非常复杂,而目前的建筑设计通常把‘一段时间内空旷环境中10米高度处测量的风的形态、强度’作为参考值,这显然无法照顾到实际情况。”
江苏省气象台专业气象预报科副科长陈昊告诉记者:“建筑离地面越远,风速越高。因为风在地面时由于有周围建筑物的遮挡,空气阻力变强,风速风力都降低,而到了一定高度,由于没有遮挡物,再加上摩擦力低,建筑物遇到的风速风力会较大。”因此,在高楼层居住、办公的人群,在地面风速不大的情况下,也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关窗关门,避免室内杂物被风吹出。
“除了高空的风速比近地面的风速更大,从地面下方传输的能量,如地震、土体振动等,都有可能造成高楼的摇晃、震颤或者位移。地铁运行时产生的振动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地面上方高楼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雪忠说。
金如元还告诉记者,除了风,施工质量、楼体荷载量、温差造成的热胀冷缩都可能影响建筑位移。
高楼为何会在风中明显晃动
高楼出现一定幅度内的晃动,是正常现象。“我们把建筑比作一棵大树,它的地基相当于大树生长的土壤,基础相当于树根,主体结构相当于树干,填充墙及家具相当于枝叶。建筑和大树一样,会在风或者过往车辆的影响下发生晃动。”南京一家建筑企业的建筑结构设计师伏赟生说,“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晃动很小很柔和,大家感觉不到。”
伏赟生说,对于高楼晃动的幅度,国家有明确标准。以高度为355.8米的某办公大厦为例,其在百年一遇的最大风荷载或80年一遇的地震作用下,屋顶弹性水平位移的国家标准限值为0.71米。
高楼为何会发生比较明显的晃动?伏赟生解释,建筑结构设计除了考虑结构自重和一些近似静止的荷载外,还会考虑地震、风振、动力设备等一些动荷载。当大地、风和设备的振动频率与建筑物的频率一致或接近时,结构会发生共振。共振的可怕之处是对建筑的振动推波助澜——就好比人们荡秋千时随秋千振动施加推力,秋千会越荡越高——建筑物的振动幅度也会越来越大。
怎样让高楼安全又舒适
如何减少高楼晃动,保证居住安全感和舒适度?
张雪忠告诉记者,高层建筑“打太极”,是对风压的一种缓冲,建设超高层建筑,要充分照顾到使用者的舒适度,要额外通过控制结构顶点的风振加速度,来限制高楼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振动。
伏赟生表示,振动幅度越大,结构受力越大;结构受力越大,结构则越不安全。建筑结构设计,一般采取3种途径抵抗外来的动力作用:一是要抗得住,提高建筑自身稳健性,抗得住就是结构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二是要有缓冲,在结构的特定部位安装减震器,如在基础和柱连接的部位安装阻尼减震器,就像在汽车上安装减震弹簧一样,以减轻结构的动力效应;三是改变结构的自振频率,使其尽量远离环境的振动频率。不过,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要完全避开环境内所有导致建筑物共振的振动频率还很困难,因为建筑物的自振频率不止一个。
伏赟生说,可以在建筑物顶部增加阻尼器。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它有质量,可以改变整体结构的自有频率;它本身的自有频率和整体结构的自有频率、外部动力作用的频率相比有所滞后,可使三者的振动互相牵制,达到减震和耗能的目的,以此来可靠地保证结构的安全度和舒适度。
链 接 >>>
地铁会从高层建筑侧面绕行
媒体报道,专家初步认为,赛格大厦晃动的原因是多种因素耦合,除了风的影响,还有地铁运行。
一位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师告诉记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阶段,建设单位会委托专业单位对地铁线路影响范围内房屋建筑、桥梁、隧道等进行建(构)筑物调查,调查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和埋深等。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深基础”形式。“深基础”是高层建筑的一部分,地铁不会从高层建筑的深基础中直接穿行,而是会从高层建筑侧面绕行,以避免破坏其钢筋混凝土结构、影响结构安全。有时候人们以为地铁就在高楼大厦底下,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地铁常常是在其裙楼或附近道路下运行。
各个地铁城市,通常会设置地铁保护区。例如,2014年颁布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就设了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和轨道交通特别保护区,保障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顺利进行和建成后的安全运营。南京对地铁控制保护区的规定包括: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米内;长江、秦淮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安全隐患的漫滩地区,轨道交通结构外边线外侧150米内等。保护区的范围,与其所属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这位工程师说:“按我的经验,若非设计阶段已考虑地铁与高层建筑合建,地铁不会从已建成高层建筑正下方直接穿越。有媒体报道深圳赛格大厦震颤时,提到初步判断的原因包括地铁运行因素,称‘两条地铁从楼下经过’,这个说法有待考证。”
“城市在修建地铁时,会对地铁与大厦的安全距离做出严格规定。赛格大厦的晃动原因可能很复杂,期待专家的最终判定。”张雪忠说,“一般超高层建筑都是经过严格的程序设计完成的,施工也是各方严格把控,因此原则上是安全的,公众无需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