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采风活动走进南通崇川
2020-11-15 17:28:00  
1
听新闻

11月13日至14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9家单位共同主办,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新华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与南通崇川区委宣传部承办的“我眼中的全面小康”大型全媒体系列采风活动走进南通崇川。此次采风活动,吸引了近30名中央及省内各主流媒体摄影记者与摄影师参与。他们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多角度、全方位、全维度地展现了高品质美丽崇川区的新成就,以及新时代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景在城中,城在景里

崇川区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入海口北岸,是南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位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崇川福地”美称。2020年7月区划变更后,由原崇川区和港闸区合并而成新崇川,全区面积约2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3万,下辖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和16个街道、166个村(社区)。

13日晚,乘着习习秋风,采风团夜拍濠河。濠河风景名胜区环绕南通老城区,全长10多公里,水面1040亩,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曾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国内位居城市中心保留较为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形成了“水抱城、城拥水,城水一体”的独特风格。

迷人的夜濠河

除了濠河,狼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南通标志性景点。

近年来,南通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南通向功能与生态融合型城市转型,优化生态、生活空间布局,还江于民、还岸线于生活生态,启动实施了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

长江岸边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南通标志性景点

14日上午,在狼山景区,采风团成员航拍狼山日出,聚焦滨江生态花海,采访农民舞龙队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场景定格在摄影师的相机中。

滨江生态花海

农民舞龙队在表演

南通制造,扬帆出海

南通靠江面海,造船业发达。如今的南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造船基地和海工基地,正在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基地。

中远海运川崎作为南通船舶海工行业龙头企业,从1995年落户至今,坚持扎根江海,深耕主业,勇于创新,迅速成长为中国现代造船的标杆,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科学发展道路。

不仅是传统的造船业,在现代微电子行业,南通也已经走在时代前列。在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采风团的记者们了解到,这里已经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通富微电子作为本土半导体跨国集团公司,经过不断创新发展,成为OSAT行业技术全面的封测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CPU/GPU量产封测技术。

 通富微电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领军企业

 

大生“数字化纺纱车间”

生态宜居,四方客来

在现代工业蓬勃兴起的同时,崇川人并没有忘记对传统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再开发。

唐闸镇,被吴良镛院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百年前,张謇以其“父教育,母实业”的兴国理念,在唐闸建工厂,办学校,修公园,造公路……兴起了一座工业重镇。岁月如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在这里,采风团的记者们依然可以在时光印记里体验活字印刷,在广生馆寻觅制皂文化……

学生在制皂文化体验馆体验探寻制皂文化

如今的唐闸,已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转型为工业文化特色鲜明、休闲舒适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在风光旖旎的唐闸公园,崇川区首届菊花展吸引了采风团的目光,本次菊展公共区域布展面积约12000平方米,布置各类精品菊艺菊花12万余盆,花卉28万余盆。

崇川区首届菊花展吸引市民赏菊休闲

同样成为网红打卡地的,还有崇川区南大街丁古角省级高品位步行街。采风团到来的时候,恰好遇到一场蓝印花布旗袍秀,参与表演的都是崇川区侨韵旗袍协会的中老年人,她们的热情感染了步行街的每一个人。

崇川区南大街·丁古角步行街上演蓝印花布旗袍走秀

扶危济困,百姓乐土

生活在崇川就是一种幸福。寺街西南营历史街区是个老街区,三年前,街区启动腾迁工作,三年多时间共计腾迁老街居民近千户,从几十平方米、没有独立卫生间的街巷生活走进了设施齐全的商品住宅。

在和平桥街道,社区里的康健中心设施完备,不少中风病人在此康复。为了给中风、残疾家庭“减负”,社区干部带领社区群众自发组建社会组织,带领中风、残疾人员做手指操,进行自我康健,并学会用康复器械进行适度康复。

北濠东村社区开展社区互助为老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科学的康复方法

2015年9月,南通市在全国率先“破题”,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医养结合、医护结合”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并将其作为独立的社会保险“第六险”,列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2016年6月,南通被列入国家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城市。

潘卫兵 施建 石唯文 肖勇 万程鹏 许丛军 摄

标签:全面小康;南通;崇川区
责编:路航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