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3岁的常州军休干部王文琴来说,今年重阳节最好的礼物,可能是一封来信。10月23日,她收到省委书记娄勤俭写来的回信。
在信中,娄勤俭对王文琴在耄耋之年仍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讲好航天故事教育下一代给予高度赞扬,强调老年人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要更加注重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挥老年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高品质生活需求。
在常州市军休一所安度晚年的王文琴,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让省委书记为她点赞?记者带您走近王文琴,听听这位老兵用一生讲述的不平凡故事。
戈壁滩上有她最美的青春
参加老年合唱队、打门球……王文琴有着不输年轻人的活力,她把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井井有条。“年轻时动惯了,到老了也闲不下来。”王文琴笑着说。
王文琴1937年生于河北邯郸,21岁时报名参军,在北京培训数月后就前往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从此,她扎根大漠30多年,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美丽青春。
1958年的戈壁滩是一张白纸,场区只建了一些测量点站和仪器设备厂房,宿舍、办公楼、道路都没建好。“当时,那边不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叫‘导弹试验靶场’。我是第一批进靶场的学生女兵,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开荒。”王文琴回忆,他们住帐篷、吃苦水,一切从零开始。拔草种地、挖水渠、排盐碱……种种艰辛,她至今历历在目。“去我工作的地方,要从兰州坐火车到清水小站,再坐试验场专列进场。顺利的话,全程26小时。如果遇到沙尘暴,还要在路上耽搁一两天。”
自然环境恶劣,风沙时常掀翻他们的营帐;水、食物紧缺,交通不便,他们不得不自己动手开荒种菜,将打来的骆驼草掺进青稞、小麦中充饥。每天超负荷工作,加上水土不服,不少人得了浮肿和夜盲症。“我浮肿得连眼睛都睁不开,手奇痒难忍,但我们没一个人退缩!”王文琴的话语中充满着豪情。
让王文琴骄傲的是,她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一个个辉煌瞬间: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1966年10月,“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成功爆炸;1980年5月,东风五号洲际导弹腾空而起.……“与这些伟业相比,我们个人所经受的这些苦难是何等渺小!”王文琴感慨地说。
她给省委书记写信说什么
“年轻时拼命干,这个习惯我到了老年也无法改变,我要在能力范围内尽力为党和国家做些事。”王文琴说。扎根戈壁滩,为国防现代化、为航天事业腾飞,奉献最美的青春;退休后,所思所虑依旧是国家,总想着“多做些事”。王文琴就是这样一个“发光体”。
1989年,王文琴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退休,来到常州安度晚年。一个月前,她以“常州市钟楼区居民”的身份,给省委书记娄勤俭寄去一封信。为什么给省委书记写信?答案要追溯到两年前。
2018年,娄勤俭到常州调研,走进钟楼区“道德讲堂”,听王文琴讲述“筑梦航天”的军旅故事。活动结束时,娄勤俭握着王文琴的手,勉励她多给年轻人讲一讲老一辈航空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故事。
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王文琴这些年一直这么做。除参加“道德讲堂”,王文琴和军休所战友们还加入“老兵有故事”宣讲队。宣讲队十多名队员,其中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也有为“远望号”奉献终身的工程师。他们走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给年轻人讲自己的故事,希望他们牢记历史,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今年3月,我们组建‘老兵有故事’宣讲队,军休老兵们参加宣讲的热情特别高,他们将“为国奉献”刻在骨子里,有这样的机会,都愿意跟年轻人多讲讲。”常州市军休一所所长金燕介绍说,老兵们进讲堂,开办“老兵便民岗”,向儿童康复中心捐教具,帮自闭症患儿成长,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娄书记在回信中勉励我,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江苏发展,讲好中国航天故事,弘扬传承道德力量,当好新时代青年群众的引路人。”王文琴激动地表示,“这不仅是对我个人,更是对所有老同志的关心和鼓舞,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光和热!”
把老兵故事讲好讲下去
艰苦的生活磨砺人,富足的精神塑造人。让王文琴感到自豪的是,两个儿子长大后接续她的事业,都曾作为军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国奉献。“母亲在我们兄弟俩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巨大的。”长子肖宏说。在老一辈航天人的感召下,长大后成为军人继续为航天事业奉献,对他们而言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讲好故事,为年轻一代成长当向导,正是王文琴和她战友们的使命。她说:“当好螺丝钉,干好自己的工作,这是我可以教给孩子们的最好东西。”
受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精神感召,“老兵有故事”宣讲队让王文琴收获不少年轻粉丝。
“他们是我们成长的榜样。”武进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叶阳说,老兵们的故事让他深受感动, 从“消防兵”到“消防员”,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无论怎么变,初心使命不能改,我要守护好百姓的安宁”。
在校园,“老兵有故事”宣讲队同样受到追捧。江苏理工学院学生李祈萱表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我触动很大,毕业后,我也想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从茫茫大漠到秀丽江南,从奉献青春到发挥余热,变换的是年华和战场,不变的是为国奋斗的大我情怀。愿更多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照亮全社会的“发光体”。
记者 陈珺璐 孙 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