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守护碧水同时,苏州这样保护中国三大古蟹的“唯一幸存者”
2020-10-12 15:5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这里就是我的网箱,水质不错吧!”10月4日,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清水村养蟹能手俞三男开上小快艇,载着记者来到他在湖中央的养蟹区,只见一只四五两重的公蟹爬上围网,正待要翻出去,却由于自重“噗通”掉下去了。放眼望去,阳澄湖中湖一碧万顷,游轮、渔监船往来穿梭,莲花岛上水鸟翻飞,湖岸渔家乐若隐若现。

今年阳澄湖大闸蟹丰收,大规格蟹占到七八成,螃蟹卖上了好价钱。然而包括俞三男在内的2200户养殖户都是喜中有忧,他们在湖区1.6万亩围网养蟹明年到期,其后还不知道能不能继续养。虽然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把包括湖区在内的整个阳澄湖流域521平方公里划入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但俞三男说,他们这几年的养蟹表明,生态养蟹和水质保护可以做到两全,而且阳澄湖已有千年养蟹史,是江南渔捞文化的代表,可不能在他们这代渔民手上“断掉”了。

吸纳10万人就业,“一只蟹”牵动200亿元产业链 

全长13公里长的苏州相城区澄林路,把阳澄湖一分为二,路两旁是浩瀚的西湖和中湖,和一片片掩映绿树丛中的江南渔家,被称为苏州城伸向阳澄湖的一条“美人腿”。记者10月4日中午看到,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双节长假加上湖蟹上市,“饕客”们又从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涌来尝鲜了,阳澄湖再度迎来旅游旺季。

“快请进,里面请!刚出水的大闸蟹,公4(两)母3,蒸好百元一只。”记者走进清水村“蟹蟹农庄”,女主人严春花一脸笑着招待客人,主屋和厢房七八个包间全告客满,院子里还摆了两桌,一盘盘蒸得通红的螃蟹从蒸箱端出上桌。厨房里小叔子帮厨,母亲刷碗,她自己一边点菜一边端盘,走路带着小跑。“长假这几天,每天开二三十桌,简直累坏了,家里人都来帮忙了。”严春花说,每年10月到12月大闸蟹上市期,是渔家乐的旺季,游人吃好后外带,一天要卖掉几百只。

记者一路看到,从清水村、洋沟溇村、到新泾村,澄林路两旁的水美乡村食客盈门,村前屋后、停车场全都停满了车,这一路5个村400多家渔家乐,进入餐饮旺季。两边丛林里的乡间小路辟出了多处临时蟹市,支起一排排帐篷,很整齐也很热闹。号称“全球最美客运站”的阳澄湖游客集散中心形如山丘泊在湖岸,高大气派的邮轮满载游人,从“山丘”驶向波光粼粼的中湖,前方苏州工业园和相城区的城际线渐行渐近。夜幕降临,澄林路两边渔家乐灯笼高挂,阳澄湖度假酒店流光溢彩,“单间1800元,节假日不打折的哇!”吧台服务员笑盈盈地说,酒店399房间,长假全订掉了。

“长假阳澄湖度假区人气这么旺,都是冲着一只蟹(大闸蟹)、一口湖(阳澄湖)来的。”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协会会长胡建国说,特定的水质加上繁育技术成熟,今年大规格螃蟹居多,价格比去年高了一两成,“公4.5母3.5”出水价,也有六七十元一只。加上周边池塘养殖,今年螃蟹产值预计达40多亿元。围绕“一只蟹”,整个苏州市近10万人秋季三个月从事旅游、餐饮、市场销售,产值不会低于200亿元。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常务副会长顾敏杰说,长假前大闸蟹网购火热,电商雇短工扎螃蟹两三角一只,有夫妻俩2小时扎了500元,一天下来挣了两三千元。

投入30亿元改造,10万亩鱼塘“拷贝”阳澄湖养蟹 

然而伴随阳澄湖大闸蟹的火爆,近年来各界对阳澄湖水质的担忧,也一直未有停息。“过去湖区大养蟹时代,的确对水质造成了影响。”俞三男回忆,围网养殖从90年代中期兴起,2000年前后达到顶峰,湖区17.6万亩水面,围网养殖达14.2万亩,犹如“天罗地网”。

“阳澄湖大闸蟹被称为清水大闸蟹,高密度养殖必然导致大闸蟹品质有所下降。”苏州市阳澄湖渔政监督支队钟卫东支队长说,自2002年开始,阳澄湖进行了三轮围网养殖压缩,尤其是阳澄湖作为苏州第二饮用水源地之后,整治力度尤其加大:2003年第一轮整治,围网养殖从14.2万亩压缩到8.1万亩;2007年底,从8.1万亩压缩至3.2万亩;2016年,从3.2万亩压缩为如今的1.6万亩。

“现在,围网养殖不到阳澄湖面积的1/10,船餐全部取缔,围网生态化养殖加上沿岸污水整治、工业企业搬迁,水质明显改善。”苏州市相城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国考阳澄湖心断面达到国家“水十条”Ⅳ类水质考核要求。4个阳澄湖生态优化“断面长”制湖体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较去年下降6.8%,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氨氮、总氮平均浓度分别达到Ⅱ类和Ⅳ类水质标准;总磷平均浓度较去年下降45.1%,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围网压减让阳澄湖“轻装上阵”,湖区大闸蟹产量随之下降,可市场上阳澄湖大闸蟹供不应求,怎么办?苏州市把目光投向湖区周边的湖塘沟汊,对阳澄湖流域的鱼塘高标准改造。“这项工作从2017年开始,到今年已改造7.33万亩,全部改造后高标准池塘面积达10万亩。”胡建国说,“高标准池塘”核心是对蟹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达标后循环养蟹,这项工程每亩投入近3万元,苏州各级政府和企业为此要投入30亿元,但这样既保证了蟹塘水质,又保护了阳澄湖。

由于同处阳澄湖水系,采用同样的蟹苗和养殖技术,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把“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从阳澄湖湖区113平方公里,扩展至周边516平方公里。虽然蟹塘完全“拷贝”湖区养蟹,但螃蟹防伪标识上区别设立,湖蟹系红扣,塘蟹系绿扣,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

力保“养蟹发源地”,“生态养殖+智慧监控”护水质 

既然“塘蟹”可以达到“湖蟹”一致的品质,何不干脆拆去湖区围网?“我们不建议这样。”省绿色食品办主任徐继东说,地标农产品除了独特的品种、技术、品质外,还有独特的环境和文化。如果作为起源地的湖区不产蟹了,“文化之根”断掉了,阳澄湖大闸蟹无论是在消费心理还是在品牌创建上,都是沉重打击。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质监处处长秦伟对此也极为赞同。“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和文化。”秦伟说,阳澄湖是长江下游第一座中型湖泊,历史上螃蟹溯江入湖,这里是“第一站”。湖泊南北长17公里,东西平均宽8公里,水深1.5米—2米,周边广袤的水稻田、多达92条支流,给螃蟹带来丰富的适口的饵料。而且湖泊上游深、下游浅、湾滩多,导致水流缓慢,阳光直照湖底,水体清澄(顾名阳澄湖),溶解氧含量高,十分利于大闸蟹生长和育肥。加之湖底天生的铁屑黄土,水质偏碱性,出产的大闸蟹体格健壮,肉质鲜美,氨基酸、乳酸含量和甜味都属上乘。

史载阳澄湖产蟹已有4000年历史,是吴文化中母系文化渔捞文化的代表(父系文化为稻作文化)。秦伟考证认为,阳澄湖大闸蟹奠定“国蟹”地位是两宋之后。南宋偏安临安后,阳澄湖大闸蟹取代北宋的胜芳蟹(产自白洋淀,靠近北宋首都开封),成为都城贡品,受到文人雅士青睐。明朝留下的阳澄湖大闸蟹诗画作更是不计其数。近代以来更由于江浙沪的市场环境,扬名全国和海外,是中国三大古蟹唯一幸存的螃蟹(另两个是胜芳蟹和产自古丹阳的花津蟹)。

所以无论是赓续数千年的渔捞文化,还是呵护我省极具号召力的地标农产品,阳澄湖“湖养蟹”都不应简单化“一禁了之”。“养殖带来的问题,还应通过生态来解决。”俞三男说,螃蟹不同于小龙虾,对水质要求极高,水质好,品质才能好。湖区养蟹户们这么多年摸索,探索出一整套生态养殖办法,每亩栽种两吨半伊乐藻水草,投喂500公斤螺蛳,既是螃蟹食料又净化水质。外围设置两道围网,人工投放的饵料不会外溢,即使螃蟹吃剩了,花鲢等滤食性鱼类也吃,如此形成自我净化的生态闭环,“每年3-6月,围网内水草长成‘水下森林’,水比外湖清多了,我们能看到螺蛳在湖底爬过的痕迹!”

为督导湖区生态化养殖,苏州市9月下旬开通阳澄湖远程智慧平台,现场设置高清探头,通过5G技术、人脸识别系统,对围网养殖区实时监控,同时渔政支队24小时现场检查。“今年7、8月份,我们查获偷捕外湖用于净化水质的螺蛳,嫌疑人捕捞量大,已进入起诉程序。10月1日、2日,又抓获唯亭镇两起违规投放冰鲜鱼,违规者开除出协会3年,收缴防伪标牌。”钟卫东说,阳澄湖沿湖干部群众,包括渔民自身,都在喝阳澄湖的水,“我们比谁都更珍视阳澄湖水质,相信我们,一定会守护好这一湖清水!”

记者 丁茜茜 顾巍钟

通讯员 姚水生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