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周庄:旅游是“金钥匙”,足不出户奔向小康路
2020-09-17 18:59: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乘坐画舫在水面上移步换景,两岸的黑瓦白墙,古老的石板路散发着江南古镇的魅力。在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没有雕梁画柱,没有飞檐走壁,却处处透出另一种古色古香。多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苏州周庄全功能社区的居民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小康生活”。

传播特色美食一个蹄髈卖出千万价

作为江南旅游名胜地,苏州周庄是个具有“旅游基因”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周庄镇“中国第一水乡”的名号逐渐打响,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本地人纷纷投身到旅游业的热潮中,这其中就包括本地人李永先。

外国游客前来品尝“万三蹄”

1996年,李永先开始在镇上做起了蹄髈生意,他还拿到了“周庄酥蹄”的商标。“到周庄来玩的游客,基本都会尝尝苏州特色美食,甜口的蹄髈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李永先说。

凭借着不错的品质,李永先家的蹄髈口口相传,甚至一些外国游客来到周庄也会慕名前来品尝。2004年,李永先接手了万三食品厂,还拿到了“万三蹄”的注册商标,门店员工也越来越多,并且都是本地人。之后的两年中,“万三蹄”开始进入外地的大型商超和卖场,进一步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2012年左右,我们开始进入电商市场,新的销售平台占据了总体销售额的‘半壁江山’,产值达到千万。但与此同时没有放弃线下市场,周庄镇上开设了3家门店,昆山也开设了1家,苏州市区也有1家即将开业。”李永先全家人投入到蹄髈生意中,共享文旅经济发展成果。

“我们赶上了周庄旅游业发展的好时候,要不是家乡发展的这么好,也不会有今天我们的好日子。”李永先由衷感慨。

小旅馆升级民宿在家就能把钱赚

周庄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抓手,这就不得不提镇上的民宿产业。

2010年,陈健30岁。在外企上班的他辞去稳定工作,在父母的支持下回到家乡周庄,当起了民宿老板。“刚开始,我们做的民宿就跟青旅差不多,价格低,服务质量一般,可以说是没什么竞争力。”

陈健的特色民宿

在地方政府的号召下,一批民宿开始转型升级,向着高品质、优服务路线迈进。陈健就是首批参与转型升级的民宿老板之一。回忆起艰辛的转型之路,他说:“刚开始转型,纯属摸着石头过河。我在碧水云居投资了45万,当时只有5间房,凭借着独特的装修和更好的服务,6个月之后我就回本了,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想到的!”

陈健的民宿大堂内景

精品化、差异化、懂营销,成为了陈健将民宿做的风生水起的关键词。此后,云水谣、涵舍、沐澜·梵麗3家精品民宿陆续开业,“4家门店加起来有68间房,入住率最高的时候,达到95%-98%,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年均净利润可达200万。我们会请专业装修设计师,差不多5年会更新一次装修风格,游客来住宿,希望能获得放松的体验,所以我觉得审美是第一生产力。民宿的风格设计、配套都是很必要的。例如,在大堂我们会设置茶歇室供等待办理入住的客人歇脚。”

周庄的民宿大多比较密集,如何放大室内空间成为民宿设计的一大难点。“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引入更多的采光、小阳台这样的细节设计让客人享受到更私密、更贴近自然的体验。”陈健说。如今,由他经营的“沐澜”系列4家精品客栈也在古镇打响了品牌。

据了解,周庄现有民宿近400家,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当地人谋生的第一手段。当地村民表示:“我们不用背井离乡去异地打工,在家就能把钱赚了,还能照顾到家人,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活吗?”

近年来,周庄全功路社区通过优化社会治理,让居民的精神面貌、社区的环境风貌与“中国第一水乡”相互映衬,让辖区居民有更多可互动的公共空间及活动,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成果,在提升幸福感、满意度的同时实现就业增收。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黄泽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特色美食;周庄;传播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