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铜山潘楼:苏北“小江南”,文明滋养乡村兴
2020-09-16 17:58: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人说潘楼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站在那高处往下望,哗啦啦的关河水呀流过了我的小村庄。”这首民谣唱出了徐州市铜山区潘楼村的新面貌。23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落后村庄,靠着环境改造和文明创建,村子焕发新生,成为苏北“小江南”。

▲潘楼村十星文明墙

“潘楼村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星文明户’评比功不可没。”潘楼村村支书张衍刚说。1997年任潘楼村村支书的张衍刚发现这个处于苏皖两省交界处的小乡村存在很多“陋习”,打架斗殴、偷盗、不孝顺、以强欺弱……他意识到,经济建设固然重要,思想教育也绝对不能落后,否则会造成两级分化。为了“用文明塑造人”,1998年,潘楼村启动“十星文明户”评比活动。

▲十星文明户挂牌

爱国、致富、法纪、计生、科技、新风、文教、团结、义务和卫生,潘楼村划定十个范围的创建指标,制定具体考核细则,对每家每户评星。“要让老百姓信服,评选过程公开透明至关重要。”张衍刚说。村民自评、村民代表联系户和党员联系户互评、审评委员会统一评比,三个环节全程公开,评选结果公布前还需要7天公示。村中心广场旁,全村户主名字写在一面长约50米的“十星文明户展示墙”上,哪家得了几颗星,一目了然。

▲十星文明户留影

随着时代发展,潘楼村也及时调整评选标准。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两孩生育新政策,村委将“计生星”改成了“易风星”,倡导村民培育文明新风尚。2018年,村里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又有了“公益星”,提倡村民互帮互助,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1998年,有些村民不太理解十星户评选,觉得没必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评上‘十星户’,农村是熟人社会,他们觉得脸面上过不去,便卯足了劲争先进。”张衍刚说。村民张欣过去在外打工,“挣不到什么钱”,一直拿不到致富星,看到大家都搞运输,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买来货运车辆搞运输,年收入超过20万,2015年,终于摘得了梦寐以求的“致富星”。

▲“十星”级台账

2001年起,村民张伟家每年都评上“十星户”,有同村人向他讨教“秘诀”,他笑着说:“农村人嘛,孝顺父母、热心参加公益,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自然就能评上。”在他和妻子赵修侠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女儿也十分孝顺,现在生活过得非常幸福。“我们村都积极上进、家庭和和美美,其他村都很羡慕我们。”赵修侠说。

▲发放十星文明户评选表

1998年,潘楼村十星户评比只有4家,到2019年超过了200家,占到了参评家庭的50%。看着村民文明素养越来越高,张衍刚乐在心里:“虽然工作会很繁琐,但是看到村里变得这么好,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张衍刚告诉新江苏,在铜山区,潘楼村不是唯一推出十星户评比的村庄,但能坚持下去的不多。“一开始大家集体意识不强,到现在可以夜不闭户,得益于我们20多年来实实在在地用这些标准要求自己。”张衍刚一直保留着二十多年的评选材料,“这些材料记录了潘楼村变好的过程,希望能对后人有启示,文明来之不易,每个人都需要为此付出努力。”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标签:潘楼;文明;星户评比
责编:路航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