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带领村民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20-04-12 06: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阳春三月,走进丰县凤城街道海子崖社区,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映入眼帘,一座座采摘大棚生机盎然,优美宜居的新农村面貌扑面而来。

北环路两侧的农田里,李连明正带着村民们栽植红橡树。“这些来自北美的橡树苗木,市场前景好得很。”李连明说。

13年前,李连明初任海子崖社区党总支书记,当时的社区中心仅有3间破旧的瓦房、两张桌子和四把小马扎。“村集体一穷二白,家庭困难户多、残疾人多、邻里矛盾多。”李连明说,困难多、担子重,没有阻碍自己干出一番成绩的决心。

通过摸排调查、入户走访,李连明找到“穷根”,并开出“药方”:作为涉农社区,增加集体收入首先要把特色农业搞起来,通过打造具有海子崖特色的项目,实现群众增收、集体增效。

说干就干,李连明自掏腰包,带着社区干部多次前往山东、北京等地,调研市场、学习技术、开阔眼界。2007年底,李连明在村集体流转来的60亩土地上搞起食用菌种植,不仅还清了欠账,还让近50户村民次年开春就见到了效益。“每亩土地流转费用以千斤小麦加千斤玉米的价格补偿给村民,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除了菌菇种植,李连明还带着村集体发展特色养殖、建设采摘园,带领群众不断摸索创收。资金短缺,他便到处筹款、贷款;群众不敢尝试,他便发动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率先示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海子崖社区建设樱桃园260余亩、绿化苗木生产基地400余亩,集体经济增收达110余万元。去年,社区人均纯收入达2万余元,实现脱贫致富。

77岁的闫树柏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前,李连明安排他在樱桃园里干零活儿,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去年我把自家3亩地流转给社区,每年能拿到6000多元,现在日子越来越有盼头。”闫树柏说。

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如今,海子崖社区有了一张张亮丽名片。“今年,我们准备把苗木新品种北美红橡种植规模扩大到1500亩,做强苗木经济。”李连明告诉记者,他的愿望就是壮大特色农业“主引擎”,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把这里打造成现代“富春山居图”区域样板。

本报记者 张 涛

本报通讯员 高圆圆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