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成为越来越多人出入的另一张“身份证”。
一“码”在手,畅通无阻;周边疫情,手机可查;人员流动,一目了然……大数据的应用,无疑成中国“疫”战中最亮眼的一部分。借助于数字化分析,人的感知被一一解析,而数据上的每一个微小波动,也反过来帮助我们精准对接需求,让人们的生活和周边的一切变得更科学、更聪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曹卢杰 石小磊
过去2个月
大数据帮你做了啥?
另一种“身份证”出示“苏康码”,自证“清白”
“请出示您的‘苏康码’。”20日下午,在南京滨江公园门前,张云拿出手机给工作人员查看了自己的绿色苏康码后,带着小孩进入公园。
复工复产火热进行时,大多数人已经很习惯在出入相关场所时,出示“苏康码”绿码通行。记者了解到,长三角在全国率先实现健康码全覆盖后,到3月下旬,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已经可以实现一码通行。
“苏康码”结合了用户自行申报及政府数字化分析等,动态生成红、黄、绿三色“健康码”,作为普通人出行的“身份凭证”。
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黄日涵表示,健康码跨省互认,通过技术手段和大数据解决异地互信问题,这一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方式,有助于加快复工复产,促进区域经济恢复,同时也方便了市民。
另一种“疫情表”
感染者的生活轨迹一目了然
国内疫情最高峰时,不少宅家的人们都使用过“疫情查询”的小程序,不少公司开发了这样的产品,供用户使用。比如,通过百度地图的疫情小区数据,公众就可以随时查看所处地市的最新疫情分布情况、周边人流聚集地以及患者活动场所等。
这些数据的基础是用户授权的地理位置等数据。利用这些用户数据开发的应用为疫情期间政府掌控人口流动情况、有效应对疫情提供了帮助,也为公众安全出行提供了指引。
疫情高峰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他们正与一家专业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轨迹、追踪人群接触史、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群,为疫情防控提供宝贵信息。这便是大数据在“追踪传播路径”过程中的应用。
另一种“出行图”
人流多不多,点点就能查到
从外地回来上班,如何住得安心、吃得放心成了返城复工人员迫在眉睫的需求。战疫期间,多家互联网平台都为此奇招迭出,通过大数据后台互通来助力复工复产:比如高德地图推出“安心住酒店”搜索和在线预订;口碑上线无接触自提服务餐厅;为了让人们随时能关注到上下班的公共交通情况,注意分时出行,高德地图还在北京上线地铁、公交实时满载客流查询,下班的地铁和公交线路上人流多不多,自己是不是应该避峰回家,手机上点点就能查到。
另一种“千里眼”
洞察市场需求,很快生产销售
这次疫情中,大数据平台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对于不少企业来说,谁先利用了大数据,谁就能先洞察市场行情。
曲维好是广东一家专门生产汽车内饰清洁和消杀用品的企业总经理,春节时,他通过淘宝C2M的智能数字化系统发现,喷雾酒精的搜索数据急剧上升,但平台上的货却很少。当时国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他的公司在大年初四决定立即复工,转产气雾酒精。得益于数字化工具,过去可能需要3个月研发流程只用了3个小时就初步定型了,3天实现从接到需求信息到产品上线销售。现在,他的工厂每天生产销售17.6万支气雾酒精。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传统的生产商对消费需求的判断主要根据经验,缺乏准确、有效的信息,往往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过度判断或判断不足。大数据平台,促进信息对接和供需匹配,节省了社会资源。
未来
大数据有什么作用?
政府管理城市运行更加精准化智慧化
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外疫情形势却日渐严峻。在此背景下,网民更关注和担心什么?生产和生活热点发生了哪些变化?百度3月26日发布的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搜索“新冠肺炎”相关内容近7天日均值较最高峰值下降973%,工业互联网热度飙升433%,“樱花”3月搜索热度超“口罩”。
被誉为“大数据之父”的数据科学家舍恩伯格曾提出,大数据的本质就是对于现实的另一个视角,是看生活和我们周围世界的另一个新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洞察世界。
疫情之中,大数据大显身手的同时,也让社会认识到了掌握数据、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江苏电信决策分析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疫情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会管理数据化的进程。比如,他们对现有的旅游数据平台进行了数据的拓展、功能完善,搭建成综合人口分析平台,在疫情中大显身手。通过统计级的数据报表,帮助政府部门分析当地人口流动情况。城市进来的人都从哪些地方过来,出去的人又分流去向何方,驻留多长时间等等。“我们之前就打算做这些事,但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未来,这一平台还将助力政府更精准地摸清情况,更科学地实现交通、安全等各项管理,让城市治理更加智慧化。”
疾病治疗
加强预防,命运掌握自己手中
全球疫情肆虐,各大科技公司都在竭尽全力抗击疫情。本月中旬,阿里云对外宣布,向全球一线病毒研究机构免费开放基因计算服务,医疗科研机构、疾控中心等可在云上进行病毒基因比对,只需60秒即可完成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任意病毒基因对比工作,对进一步了解病毒变异提供有效依据。几天后,阿里云又向全球医院免费开放新冠肺炎AI诊断技术,20秒即可完成一次疑似病例的CT诊断,准确率达96%以上,可帮助海外疫情严重地区大幅节省医疗资源。
宏基因组测序mNGS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追踪方案,配合病毒库可精准确定病毒的代际关系,甚至找到病毒原发地。此次免费开放的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基因计算服务,可同时运行多个病毒基因比对服务,60秒内即可获取高质量的基因比对报告。业内人士认为,病毒经过数代传播,会产生变异,追踪掌握病毒变异情况成为科研人员的重中之重。大数据计算,一方面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医疗方案,另一方面在未来,还将为科研人员进一步对病毒的演变及预防展开研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事实上,不仅是抗击疫情,若干个个体健康的海量数据就仿若组成生命的密码。随着大数据+医疗的迅速推进,未来我们不仅在生病时可以更加精准地得到临床诊断,还能准确地预测疾病暴发,更好地采取预防措施,真正做到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专家建议
利用大数据,
对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
为什么打开网购平台,平台自动给我推荐的商品还真就是我喜欢看的东西?为什么我每天下班一上车,手机就能自动跳出给我回家线路的建议?其实,这些让生活更“聪明”的事儿都是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一些小应用。
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国章说,疫情中的这些应用,也正彰显了大数据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影响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
大数据的汇集与使用是数字政府、智慧政府发展的一个基础,用好大数据能够让社会治理更加精准化、精细化,能更准确掌握用户的需求情况,从而能精准开发并提供相应的智能服务。他举例说,比如对大学里的贫困生摸查,有了学生的基础信息,还能通过学生饭卡消费的情况摸排学生的生活质量,然后根据消费流水悄悄给贫困学生饭卡充值,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还准确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姚国章还表示,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数据,通过汇集建成海量的数据池,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社会发展来说,大数据的应用还能创造很多新的创业就业机会,比如现在互联网网购、快递外卖,都是大数据技术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产业,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还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带来更多的新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