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农时不等人的特殊情况,我省充分运用不见面手段开展疫情防控和生产保供指导,实现“专家不见面,技术送上门”。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通过江苏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农技耘”APP,我省为全省33.12万用户持续推送农业政策、技术、市场、气象信息,组织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开展线上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为疫情防控和生产保供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正值草莓盛果期,本该是销售丰收旺季,但由于疫情影响,多地出现了滞销和过熟果等情况,省草莓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我们借助‘农技耘’等线上工具,发布技术信息、回答莓农提问、交流经验做法。”省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赵密珍研究员团队,每天在线回复技术咨询超过100条,对莓农表述不清的问题,专门回拨视频或电话询问。此外,积极开展在线调查,统计滞销情况,协调办理果蔬通行证,引导各地经营主体转变以往进园采摘的方式,改为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微信接单集中送货销售,缓解销售压力。
大年初三,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所长黄瑞华教授提前回到工作岗位,通过“农技耘”、微信工作群等向养殖户传递技术信息。此外,作为猪体系首席专家,他还组织专家和项目组联动,以江苏为重点,面向江苏、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开展“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对生猪产业影响”远程调研。短短两天时间收到覆盖20多个县域、近百个企业的信息反馈。
“日常消毒方面可以借鉴猪场防非洲猪瘟的消毒策略”“针对性制定员工回场规程,应有符合防控新冠肺炎要求的隔离观察期、观察期间行为与健康登记制度”……2月7日,黄瑞华以《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防控相鉴思考》为题,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表在“农技耘”上与广大养殖户分享。
记者在手机上打开“农技耘”,如同进入一个“农业百度”,首页上有“应时农事”“农业科技”“市场行情”等20多个栏目,还有种植业、养殖业等专业知识库,提供信息检索等服务。记者随手点进“农业专家”栏目,发现里面按行业细分专家,提供各类技术咨询服务,方便农户与专家一对一开展在线咨询答疑。
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姜雪忠介绍,“农技耘”致力于打造成一个面向农村地区的权威发声平台。1月23日开始,“农技耘”不间断发布各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和科学防护知识。平台累计访问量达370万次,其中,“交流”栏目内用户交流互动逾6.2万次。
围绕生产保供,省农业农村厅充分运用“农技耘”云平台专家作用,开展线上技术指导。“我们组织2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330个示范基地,以及各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通过‘农技耘’密集发布疫情防控期间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姜雪忠说。
近期,因市场休市、运输不畅以及用工紧缺等原因,花卉、蔬菜、畜禽、青虾等产业均出现销售受阻、价格下跌、产品滞销或饲料紧缺情况。相关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纷纷编发方案,迅速指导种植养殖户积极应对,做好生长调控、延期上市采收、存塘、延后放苗等生产应急处置以及产销对接,帮助产业主体减损,确保产品有效供给。
从新年开始,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针对防疫所需的原料植物,及时指导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围绕生产保供落实线上技术指导;小麦、茶叶、梨、桃、葡萄、西甜瓜、小龙虾、河蟹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通过“农技耘”等不见面方式持续发布疫情防控期间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根据当前农情指导各产业做好春耕备耕和春季田间种植养殖管理。
针对地产盆花及鲜切花等产品滞销问题,花卉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农技耘”发布针对性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引导各地采取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微商等方式拓展销售,目前已联系南京市有关单位建立主城区团购免费配送鲜切花线上平台。
当前,蔬菜出现阶段性供应量不足。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及时指导各地优化蔬菜品种茬口布局,丰富蔬菜品种供应,保障市场均衡稳定供应。为解决采收不及时和来不及上市销售问题,专家们提出调控生长、延期采收等技术措施,并征集发布了蔬菜生产适用机械产品信息,引导各地化解用工不足难题。
与用户“不见面”,不代表专家们“不行动”。相反,他们想种植养殖户所想,展现出超强的行动力。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肉鸡、蛋鸡、水禽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分赴江苏立华牧业等多家养殖加工企业,以及洪泽、铜山、江宁、溧水等各示范基地调研,针对疫情期间饲料短缺、禽蛋价格低廉、产品积压等问题,通过“农技耘”发布《蛋鸡饲料合理配制与饲喂》等技术指导方案,针对性提出延长货架期、适当调整配方、适量限饲、控制产蛋量以及拓宽销售渠道、尝试方便存储的全价料等措施建议,并协调饲料企业,保障养殖不断料。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畜牧业专家团队权威发布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病防控技术措施,并在“农技耘”上为养殖户答疑解惑,帮助他们稳定养殖信心。
“农技耘”平台运维中心负责人储彦羚告诉记者,兑现“全天候、保姆式”服务承诺,1月23日以来,“农技耘”累计在线回答用户提问近1600次,成为当前疫情防控“不见面、不接触”要求下,专家连农户、科技连产业的重要服务平台。
记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