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新春走基层】水乡大路通村头 农民日子有奔头
2020-01-19 08: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董鑫  
1
听新闻

“站着别动。来,笑一个。”1月9日,站在村头刚通车不久的宽敞马路上,76岁的老党员董志林拿出手机,给老伴拍了一张照片。伴随着“咔嚓”一声,幸福的笑脸和崭新的马路瞬间定格。

董志林居住的湖西口村,隶属于兴化市垛田街道。这里河沟纵横交错,过去,乡亲们出行全靠“一条船”,最多的人家,甚至有三四条船。

走在村里,提起曾受的“无路之苦”,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个个都有说不完的辛酸:去城区购物、办事,坐船近1小时。村民们伸长了脖子等着大路修到村口。

“现在好了,我们也可以挺起腰杆扬眉吐气了!”村会计陆育珍拉着记者,沿着刚通车的大路走了一圈。双向四车道,宽24米,工人正抓紧安装路灯和栽植绿化。“从村头开车到尽头,再右转上得胜湖疏港大道,一眨眼的工夫就到城区啦!”陆会计指着城区的方向,话语间满是自豪。

村里的长者告诉记者,其实,这是第三条通往湖西口村的路。第一条路在千禧年前通车,宽只有4米,两车相遇考验驾驶员技术,不过关的还可能掉到路边农田里;第二条路在3年前通车,从兴化东绕城公路可转道进村,宽度也拓展到11米,但去城区需要绕行。“这些年,路越修越宽,到城区越来越便利,乡亲们的心气也越来越顺了。”

小村庄,大变化。一条条通往村头的路,无声诉说着村里的变化。

在村里的一家蔬菜行,15名老大妈头顶红绿颜色的方巾,围坐在一起,拣着香葱、聊着家常,好不热闹。一旁的老板娘王阿林,握着水枪,对准捆装的香葱挨个冲洗,待下午一并装车送往蔬菜加工厂。“以前没有通路的时候,运送只能靠船,来回得1个小时。”王阿林说,现在时间省了一半。

兴化是农业大市,垛田出产的香葱、芋头等蔬菜,更是享誉全国。近年来,村内一些脑子活络的村民,在家门口办起了蔬菜行,一年四季收购村民种植的蔬菜,再转销给脱水加工企业,实现了“个人致富、解决销售、带动致富”的良性循环。

“大妈,在这帮忙一天能挣多少钱啊?”

“说不准,一般七八十元左右吧。”

在王阿林家蔬菜行对面不远处,兴化市湖西谐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露天作业大棚内,74岁的陆美英头也不抬回答道。

除了忙活自家近4亩田地外,她只要有空闲就到蔬菜行帮忙,凭着手脚勤快,常常被“抢”着要。“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打工也没人要,在家种田还能挣外快,日子有奔头!”说完,陆美英咧嘴笑了。

“在我们村,目前像这样的蔬菜行共有4家,最忙时用工近百人,基本上是60岁以上老人。”村党总支书记周同书说,这些都是交通便利带来的喜人变化。

兴化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徐中海介绍,全市共有613个行政村,通过3年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持续建设,2018年底实现了双车道四级公路的行政村全覆盖。跟湖西口村一样,村民们的私家车都可以开到村头。“根据市里要求,我们已启动了通自然村的农路提档升级规划,围绕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努力解决水乡农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段路’的问题。”

驱车离开时,公路上时有私家车进进出出,“滴滴”的鸣笛声不时传入耳中。春节已近,年味渐浓,许多村民腌制的香肠、腊肉挂在庭院内。新的一年,乡亲们有了新的期待。

见习记者 董鑫 通讯员 史道智 何应武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