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公正司法底线,不容经办的案件出任何一点差错;与三尺讲台结缘,为少年儿童讲法制教育课90余场次;建立“心心点灯”工作室,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检察官姐姐”……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王帆,用10个春秋诠释对检察事业的忠心、对案件的责任心和对未成年人的爱心: “做一名让群众信任的检察官,坚守职业良知,敢于惩恶扬善,捍卫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
细抠案件 坚守司法公正生命线
乌黑亮丽的头发束成高高的马尾,清秀的面容透露着自信和坚毅,嘴角甜甜的微笑让人心生亲近,这是85后王帆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样一位看起来有些柔弱的女检察官,却在办案时和男同事一样拼命,加班加点提审、办案。每办理一个案件,王帆都把功夫下在“准”字上,细抠每一个细节。她说:“不是所有的雨夜都是电闪雷鸣,也不是每个案件都是惊天大案。恰恰是很多看似‘很小’的案件,引发我们更多的深思,要求我们像工匠加工钻石一样,戴着放大镜精心打磨。”
在徐某某等13人聚众斗殴二审案中,王帆审查后认为一名原审被告人年龄存疑。“涉及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犯罪时的年龄是需要查明的重要证据内容之一。”王帆说。她加班加点,细心梳理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证据和主观证据,深挖细查,最终查明原审判决对于“该被告人在犯罪时系成年人”的认定不准。法院采纳检察机关全部意见,依法将本案发回重审,避免了一起未成年人被不当量刑的错案发生。
王帆承办的连云港市首起为境外非法刺探、提供国家秘密案,通过缜密的诉前引导侦查、详细的庭审准备,让辩护人放弃无罪辩护,被告人当庭认罪并表示不上诉。
从检10年来,王帆承办了百余起无期徒刑、死刑等重大案件,始终坚守公正司法底线,不容经办的案件出任何一点差错。
点燃心灯 守护孩子前行
王帆认为,检察办案,和医生有相似之处,“从医一个人到医一群人,从医人到医心。”
2018年3月31日,村民老钱家的孙女小文在放学路上失踪。多方寻找,最终传来噩耗——孩子遇害了。经侦查,小文被同村的钱某强奸杀害。在承办这起案件中,王帆在法庭上有力指控犯罪。最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钱某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案结后,王帆对近年来辖区内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进行了梳理分析,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及“一号检察建议”,促成市检察院与教育部门等多方联合开展法治阳光“护苗成长”安全自护主题教育活动,实现连云港市学校安全自护教育全覆盖。该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王帆有一个特点,不就案办案,而是就案件深刻思考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善于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延伸检察保护职能。”连云港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戴文浩说。
在日常办案中,王帆关注到服刑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健康成长,是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自2015年起,她为服刑人员子女建立“心心点灯”工作室,从生活来源到心理健康全方位履行“国家监护”,为他们点亮一盏照亮前行方向的心灯。以该案例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小小太阳花》,被中央政法委评为优秀微电影。
在王帆心里,关爱的天空下一个孩子不能少,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服刑人员子女,她都愿用神圣的检徽为他们撑起遮风挡雨的天空。
初心不改 传播检察正能量
去年9月至10月,王帆作为最高检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团成员,赴青海、西藏等地,为偏远山区的孩子送去法律知识。巡讲课程十分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自发写下近千份感悟心得,“喜欢王帆老师的课”“以后我也要当检察官”等,拉着王帆的手不让离开。
近年来,王帆以案例为依托,积极开展巡讲。自2012年起,已开展法治讲座90余场次,覆盖学生3万余人,涵盖幼儿园、中小学和大专院校,被聘为优秀校外辅导员,并多次登上央视舞台,传播检察正能量。
“从事未检工作,要有爱心、包容心、耐心。每堂法治课后,看着孩子收获的目光、明朗的笑容,我想,这不正是我们要守护的价值所在吗?而这些,都是我不变的初心。”王帆说。
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当选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江苏省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我们身边的爱岗敬业好青年”……这些荣誉对王帆既是激励,也是鞭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将继续努力,做一名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做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追梦人!”
记者 赵 芳 吉凤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