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多年的长江大桥数字名终于有了大名。昨天,随着诸如长江大桥、过江隧道等多条过江通道启用新名,有关命名背后的缘由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同时,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方便识别,在新名使用初期,上述更名的过江通道采取新、旧名共有的形式,所以广大市民需尽快适应。
启用新名
便于记忆有内涵
目前,南京已建成过江通道包括桥梁四座、隧道两条。桥梁按修建顺序以数字命名,隧道以长江、扬子江命名。现有过江通道命名一是缺乏历史文化内涵,与南京市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不相匹配。二是数字与位置难以形成清晰的名称记忆。三是后续过江通道命名很难延续现有命名惯例。而当前已开工的四条过江通道正加快建设工作,有待于及早确定有广泛共识的命名方案。
上百条意见
参与过江通道命名
今年8月,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将目前已通车运营的过江通道研究命名更名方案进行了公示和民众意见征集。在为期8个自然日的公示期内,收到通过电话、邮件、信件等发来的各类意见共计144条,其中持赞同态度的占比约70%。民众对公示方案提出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建议公示方案拟更名名称中增加‘南京’两字,去掉‘公路’两字”等几个方面。
在充分吸纳、分析市民意见后,继续深化方案,交通部门在9月底会同南京市民政局(地名办)共同组织召开了市民听证及专家评审会。方案稳定后,交通部门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地名命名更名审批流程的通知》履行相关流程、完善相关手续,并报请市政府批准。最终就有了此次公布的过江通道新名称。
最近一段时期
新旧名称共用
对于已通车的过江通道,交通部门随后将启动标志标牌更换工作。但考虑到市民对新老名称的衔接适应问题,近期将在标志标牌上采用新老命名并轨的形式来进行过渡,在标志标牌上显示如:八卦洲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待市民熟悉新名称后,仅留存新名称。此外,诸如市民出行过程中常用的百度、高德地图等导航软件,交通部门也将做好信息对接,尽快使用新命名。
在此次更名的过程中,记者发现,除过江通道外,目前的秦淮新河的既有桥梁也完成更名,变为天后大桥。对于往后包括桥梁、隧道在内的过江通道命名,交通部门表示,可由建设单位向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提出申请,申请的名称在批准前会征求市民政局(地名办)意见,并报请市政府批准,批准后报市民政局(地名办)备案,最终确定正式名。
通讯员 王静 记者 陈彦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