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办了健身卡怎么还胖了?看来我得亲自去一趟健身房问问怎么回事。”这本是个讽刺光办卡不健身的段子,不过它背后却有着数据支撑。近日发布的《2019运动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我国有4亿人通过网购进行了体育相关消费,然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给出的数据,长期锻炼的中国人只有3亿不到,剩下的1亿多人,恐怕就是只办卡不行动的“假健身”“云锻炼”人士了。
也许这样的简单计算不见得准确,不过我们凭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身边“假健身”者大有人在——买个跑步机,放成晒衣架;办个健身卡,用作洗澡卡;晒个运动照,还是去年的;朋友圈计步,也是刷出来的。
对“假健身”者,我们要做的,不是揶揄和嘲讽,而是鼓励和帮助他们“假戏真做”。
“假健身”者最常用的借口,是“没时间”。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不少人下了班就累瘫,连睡眠都成了奢侈,健身更无从谈起。的确,一些行业常态化加班、工作时间不固定,从业人员在日常作息之外,缺乏可支配的生活时间,直接导致了健身时间不足。因此,必须依法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还应看到,一些人之所以认为健身是值得炫耀的“高端”生活方式,恰恰说明健身人群还比较少。社区、企业应合理组织集体运动,让健身真正成为生活常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眼下,只有不到30%的人口经常运动,说明全民健身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提高全民健身的参与率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让不爱运动者成为运动者,助力“假健身”者真正动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课题。 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