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分钟的黄金救援时间里,怎样对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有效处理?12月7日,南京市中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大赛在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来自全市20所中学的60名学生参加比赛。比赛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内容为应急救护应知应会相关知识,技能操作则是由个人独立完成CPR、包扎等操作技能。这次大赛,是对高中学生在军训期间参加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成效的检验和展示。
比赛由南京市教育局和南京市妇联主办,除了中学生大赛,还有一场学生亲子赛,这场比赛将于今日在南京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行,来自全市13所小学的39名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共同参与,比赛内容是小学生完成三角巾头部包扎操作技能,家长完成CPR。
急救意识的建立和技能的普及意义深远,在4分钟的黄金救援时间里,多一个现场救护员,患者就多一次重生的机会。2014年,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南京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启动高中生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利用暑假军训时间,在南京高中学校,面向高一新生,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所有高中学校均有开展,六年累计受训学生达到12万多人,如果连续三年开展此项培训,该学校即可实现培训学生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编制了《中学生救护知识普及教学大纲》,确定教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要求,其中理论课3.5学时、实践课4.5学时,重点强化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教学内容有心肺复苏、气道梗塞急救法、创伤救护等四项技术,包扎技术中设置了学校常见的膝盖擦伤、脚踝扭伤包扎技术,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更有实效。培训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小班教学,场景设置,全真模拟,所有学生都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并正确掌握相关技能。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