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垃圾分类难点在于人人动手,全民参与。记者昨日从南京市城管局获悉,自2017年南京市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并向自然村组深入。身处郊区的农户已经率先行动起来。
与城市小区“撤桶建站”的模式不同,考虑到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集中投放显然不符合实际。“当前我们广泛推行农户初分+保洁员上门分类收集方式,新配置一批分类收集容器、收运车辆,组建了健全的村镇保洁和垃圾收运队伍,各街镇基本建成垃圾分类收集站、有机垃圾处理站的‘两站’设施。”市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龙瑞介绍说。
南京农村垃圾分类始于“八卦洲模式”。据栖霞区城管局环卫科副科长赵超介绍,自去年4月份启动八卦洲垃圾“四分闭环”分类系统以来,外运垃圾由初始日均30吨下降至18吨、减量约40%;第三方调查显示街道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参与率达95%以上。
榜样在前,学习赶超。龙潭街道借鉴成熟的“八卦洲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在位于街道中心区域的飞花村建设了一座垃圾分类数字化转运中心。11月25日上午,在这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龙潭街道垃圾分类数字化转运中心内,记者注意到,整个区域被划分为12个功能区域,包括智能电子称重区、液压打包区、机包堆放区、大件垃圾拆解区、大件垃圾堆放暂存区、可回收物堆放区、低附加值垃圾堆放区、有害垃圾密闭暂存区、可回收物分拣区、厨余垃圾分拣区,餐厨垃圾处理区和办公区。据介绍,细致的分类区域可以有效应对初期二次分拣的需要,还可以有效避免垃圾露天堆放带来的异味以及污水等二次污染问题。
中心最大的亮点是联合南京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可烂垃圾一体化处置设备。该设备每日处理能力达到3吨,由餐厨处理机和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组成,其工作原理就是模拟人体胃消化食物的过程,专利配方酶及微生物能在24小时内把有机物分解,减量率超过95%。分解后的液态水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以环保水质(一级A水质)排出,做到资源化。记者注意到,整个处理过程中无恶臭气体产生。
龙瑞认为,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在行政村率先实现全覆盖,主要是因为农村具备设置分类设施的基础条件,“分类处理设施是整个体系的重要支撑,前端分类出来的各类废弃物,总是需要分类转运和处理,分类设施就发挥着回收、暂存、分拣、利用和处理的作用。农村地域宽广,相比城市具备更广阔的设施设置空间。”龙瑞还强调,垃圾分类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治理工作,只有持之以恒抓下去,让更多人行动起来,人人动手,垃圾分类才能取得成功。通讯员 曲茜
记者 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