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镇江高级中学、恒顺沙林食品有限公司、沃得无人机……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处处可见“镇江元素”。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镇江援疆人心中一直思考的“发展三问”。2017年1月,镇江市第三批援疆人远离家乡,来到可克达拉市这块日新月异的土地上。近3年来,他们大胆试,勇敢闯,干出一番壮丽新气象,在天山脚下烙下不灭的“镇江印迹”。
“组团式”教育欣欣向荣
金秋十月的新疆,绚丽多彩。援疆人当年播下的希望种子,此时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镇江援疆史上单体投入最大的“交钥匙工程” ——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占地面积235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5亿元。“这所学校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水平都堪称一流。”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原党委副书记、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校长朱万喜骄傲地告诉记者,去年教育局组织的期中、期末联考中,学校16个班810名高一新生以近70分的均分优势领先同类学校。
“发挥‘1+1>2’叠加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镇江市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前方指挥组党委副书记、副组长王为华介绍,镇江实施“名校长+中层管理骨干+学科带头人”的“组团式”教育援疆,将朱万喜等30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集中在一所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换来出色的教学成果,为打造新疆教育高地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产业发力“号角嘹亮”
作为镇江产业援疆的“主战场”,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以来,镇江产业援疆团队脚踏实地谋招商,确保每年落户2-3家实体产业项目。“我们将‘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理念和‘凭项目争先进、以项目论英雄’的导向渗透到园区各项工作中。”镇江前指成员、兵团分区管委会副主任、镇江市工信局副局长陆炳西表示。
一批批建设标准高、推进速度快的实体产业项目落户,成为兵团经济转型的强引擎,吹响产业发力的嘹亮号角。
在总投资2.6亿元的博海新型建材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200多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项目落户兵团分区前,考察周边多地,最终被园区的优质服务及优惠政策吸引。
招商硕果累累,其中自然少不了镇江企业的身影。沃得集团在兵团分区成立沃得高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主打植保无人机。集团销售部部长杜学渊介绍,公司新研发16升容量的无人机,一次可作业30余亩,大大提高农药喷洒工作效率。
“镇江经验”落地开花
援疆干部左志鹏挂职79团时,曾经往宿舍里一桶一桶地搬纯净水,“79团是牧区,一开春这里的水根本没法喝。”几经论证,79团改水工程被列入镇江援疆项目之一。
记者10月30日跟随王为华来到这里,对包括自来水厂在内的多个援疆项目一一验收审查。镇江前指探索建立援疆项目“前评估后评价”全流程监管机制,从项目论证、建设、监管、评估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今年以来,更是在项目决算和审计上架起“防护网”、升级“防火墙”,援疆资金使用效益和援疆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大厅真漂亮,服务很热情,办事效率高。”10月31日,可克达拉市市民阿依沙拉来到新落成的政务服务中心,1小时不到即办完业务,极高的办事效率给她留下深刻印象。镇江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调研员、镇江援疆前指党委副书记、师市住建局副局长张敏介绍,镇江“放管服”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四师政务服务中心运行全面复制“镇江模式”。除了硬件方面的援助外,镇江还选派业务骨干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曹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