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二手平台出售“教程”公然教人如何把共享充电宝据为己有
2019-10-14 08:4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艳  
1
听新闻

  对于分分钟离不开手机的很多现代人来说,共享充电宝绝对是人类之光。尤其是在吃饭、购物、导航等越来越多的生活细节都需要依赖手机的情况下,公共场合随时可租借的共享充电宝大大缓解了大家的“手机电量焦虑症”。但最近陆续有网友爆料:在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有人在卖“共享充电宝破解教程”,你花上几块到几十块,卖家“教”你如何把共享充电宝据为己有不用归还!还有这种操作?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技术人员和法律专家,这个所谓的“破解”并无科技含量,完全是钻商家人工服务漏洞,而这种行为除了被网友指责“缺德”外,事实上已经构成了违法!

  记者 张艳

  现象

  几块钱就能“盗”走共享充电宝

  怪兽、街电、小电等都中招了

  “专业技术破解共享充电宝”“破解数据教程包教包会”“各种充电宝解锁教程”……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这样的链接一搜还真不少,价格从五六块钱到二三十块钱不等。乍一看还真不知道这是卖充电宝的还是修充电宝的,后经网友们“点醒”,才知道这是公然教你去“偷”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我们很多人都用过,商家在很多公共场所设点提供充电租赁设备,用户使用手机扫描设备屏幕上的二维码交付押金,即可租借一个充电宝,充电宝成功归还后押金返还。挺简单挺方便一个事儿。现在等于说你可以去扫描租借一个充电宝,然后就不用还了?很多卖家在“商品描述”中简单粗暴地介绍:不用归还,拿出来充电宝就是你的了!而商品就是教你怎么破解的“视频教程”。目前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怪兽、街电、小电、来电等品牌的共享充电宝都“中招”了,据“卖家”称都可以“破解”。记者在一个销售量较多的商品页面上留言问怎么个破解法,卖家立即回复“私聊”。

  同时记者发现二手平台上也有不少共享充电宝出售,几十块钱一个,至于商品是否来源于这种“破解教程”就不得而知了。

  揭秘

  IT人士来解释所谓“教程”:

  啥高科技啊?只需要一块“胶布”

  运用一点“科技手段”,在后台“操作”一下,就能让你“盗”走一个充电宝……听着太吓人了!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的IT人士朱先生,想知道这样让大家恐慌的“技术”是怎么回事。朱先生首先否认了“技术手段”这个说法,“这可以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全程称得上‘工具’的只有一块胶布。这种行为从本质上说就是钻商家服务的空子。”

  朱先生结合网上网友的经历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操作”过程,记者作为技术小白也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关窍——整个过程就是简单破坏、欺骗客服、诱导客服人工结束订单。

  他表示这本身谈不上什么“黑客”行为,就是钻了服务的空子,商家甚至不需要升级产品,只要修改一下归还服务的流程逻辑就可以杜绝这种行为。但同时也会有另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有用户在归还的过程中遇到设备反应不灵敏等意外,而人工结束计费这种服务又不能方便行使的话,也会侵害正常消费者的利益,“那就要考虑升级设备和程序了”。

  记者致电了其中某品牌共享充电宝的客服人员,对方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此类用户意见,会把这种情况反馈给公司。可能由于这种行为目前只是小范围传播,所以还没有引起商家重视,否则就像技术人员所说:完善一下服务逻辑就可以避免。

  对此,网友们很愤怒:“充电宝买一个也不贵,什么素质啊”“这个租用已经够便宜了而且方便,这也要钻空子”“迷惑行为大赏”……

  我们都知道这种共享充电宝是给大家临时“救急”的,当然如果你喜欢或者归还不便也可以选择买下来。但这种“破解教程”一出,很多人尴尬了,原来很多人都买过共享充电宝:“以后每次用都怕别人以为我是偷的”“我也是买了,附近可还仓口都满了,我找地方晃悠了俩小时,最后放弃了买下来了”“我也是买了一个。不过买了也没充过几次电,出去玩还是得借”“在车站借了一个,要坐八个小时火车,想想还是买了算了”……甚至有网友建议大家“你要不把买充电宝的支付截图打印下来贴充电宝上吧”。

  解读

  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种行为,买卖双方可都违法了!

  一开始网友称这些买卖“教程”的都是“羊毛党”,后来大家发现:这不仅是“羊毛党”的问题,这根本就是小偷嘛!很多人认为:一个充电宝也就百八十块钱,听说涉案金额好几千块钱才算刑事犯罪,那这到底算不算违法犯罪了呢?

  记者采访了江苏天之权律师事务所的徐峰律师,对此他坦言“当然是违法了”,而且买卖双方都有可能构成了违法犯罪。“首先卖所谓‘教程’的一方通过网络传播犯罪方法,属于非法滥用信息网络罪,行为本身也属于非法经营。而购买的一方,如果他只是下单购买了并没有按照‘教程’去实施,那构不成最终违法行为,但如果按照这个教程去实际操作了,那就要按照他获取物品的具体情形来判断是诈骗还是盗窃行为。”

  至于我们通常觉得“数额较小定不了罪”,徐峰表示犯罪过程中的金钱数额是量刑标准但不影响定罪,“即使构不成刑事犯罪,但也要接受警告、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治安处罚。”同时,如果卖“教程”的人卖出数量和获利金额巨大,或者买家多次买入或用此方法骗取多个充电宝甚至有倒卖等行为的,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而且还要看具体情况,比如是否破坏了社会秩序等。”

  此外,对于出售破解程序的二手平台,徐峰律师表示平台应该负有监管责任,但因为很多物品上架时的描述“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所以造成平台可能无法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因而也建议大家看到这种行为及时随手举报,让平台尽快禁止这类商品的出售”。

标签:充电;记者采访;扬子晚报记者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