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8月14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向滴滴开出两张10万元的罚单。当地交通部门表示,针对各大平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且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他们将联合多部门依法依规处置,重则处以下架的处罚。
据了解,上海早在2016年底就出台了网约车新政,要求网约车驾驶员须拥有本市户籍,车辆在本市注册登记等,而对于出租车行业同样有相关的规定要求。据出租车驾驶员反馈,上海超过三成的驾驶员目前都存在非本地户籍现象,但并没有像网约车般严打。那么上海的网约车准入标准是否过时了呢?在南京是否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呢?记者也展开了调查。
扬子晚报记者徐丽
老规矩沿用至今,非沪籍司机不能开出租车、网约车
记者查询了解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1995年6月通过《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出租汽车驾驶员必须有本市常住户籍。该条例至今先后经过6次修正,但都未涉及户籍相关条款。那个年代开出租车是个体面活,一位上海老出租汽车驾驶员告诉记者,我八九十年代在上海开出租车,挣得多、又轻松,很多时候拉的都是外宾。但时至今日,大部分上海人不愿意再开出租车了。
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出租车外地户籍驾驶员超过三成。目前在沪的外省市户籍出租汽车驾驶员主要来自安徽、河南、新疆、黑龙江等地。去年,上海市交委已经表示,在严格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将适度放宽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属地限制。那么网约车可能放宽吗?
据悉,上海对网约车运营依然坚持双本地的要求,即沪籍沪牌。但目前的情况是,从事网约车营运的驾驶员,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我有车证,但没有“人证”,在上海落户太难了,我也买不起房子,就想在这多挣点钱回老家花。于师傅是河北人,在上海开网约车有半年了,真正上海人在上海开滴滴的不多,要是真像政策那样,估计目前大部分网约车司机都得回老家。那么上海市相关部门对于网约车驾驶员,有没有什么好的调整办法呢?记者昨天联系了上海市交委,截至发稿前并没有得到答复。
那么南京,相关政策如何?记者了解到,南京的细则和杭州的更接近。对于争议较大的司机户籍、车型采用了灵活的举措,比如,南京户籍或者取得本地居住证的均可申请网约车;其次,燃油车车辆轴距达到2700毫米以上,且发动机功率达到108千瓦以上等。
网约车准入标准是否过时或应重新审视
目前,便利的网约车,已经成为交通出行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因户籍原因,将平台下架,那么以后再去上海,恐怕只有出租车可以乘坐。
日前,有媒体以上海网约车必须“沪人沪牌”,你怎么看为题发起话题投票,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网友有70.5%认为值得商榷,而不到三成网友对该政策大力支持。热点站队统计显示,就打车出门而言,相比出租车,近7成网友更愿意选择网约车。网友们认为,要求网约车沪人沪牌可能会带来合规司机减少、乘客打车变难、黑车司机增多三大主要问题,7成网友认为此举弊大于利。在话题留言中,不少网友质疑上海网约车准入标准过时,也有少部分网友认为安全最重要。
虽然新业态需要量身定制监管方式,但网约车合规化仍任重而道远。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曾点名网约车。意见称,关于地方评估网约车的政策落实情况,需优化完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加快平台经济参与者合规化进程。对仍处于发展初期、有利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兴行业,要给予先行先试机会,审慎出台市场准入政策。
专家建议:网约车监管不能用资质去卡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网约车企业、平台真正需要坚守的是安全底线:我认为并非是新业态不需要监管,新业态其实更需要监管,但是你不要把监管放到资质上,不要搞入门槛,要搞动态监管,要搞信用监管,动态监管和信用监管的核心就是安全问题,平台能不能做到安全,而不是用资质去卡,你要看到哪个平台安全做得好,保障的好,动态监管做得好,就应该鼓励这样的品牌去发展,而不是去人为地干扰这种市场的正常竞争,而不是用这个部门规章或地方性的规定去阻止新业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