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探访“金陵古风第一村”——看一座老村的坚守与蜕变
2019-08-19 07: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沈佳暄  
1
听新闻

  村前一口大水库,村子中央一片水稻田,稻田边一大片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四面群山环抱……南京“小川藏线”的开通,“带火”了江宁区青龙山下东山街道佘村的旅游,刚从山道“探险”下来的游人,又沉浸在这里诗画一般的静美乡村里。

  佘村是江苏省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因为拥有“江宁九十九间半”之称的潘氏老宅,被称为“金陵古风第一村”。一座拥有600年历史的老村如何彰显“特色”与“田园”?“我们没有对村庄穿靴戴帽、涂脂抹粉,而是坚持古村特色、田园风貌,在环境整治中展露村庄本色的大美。”东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蓝波说。

  整治中坚守村庄“本色”,是因为佘村有山有水有故事。登上村子后山可以看到,青龙山向东北绵延而去,黄龙山自东南迤逦而来。“左青龙,右黄龙,山谷里的佘村就像是坐在太师椅上。” 村委会主任王长贵自豪地说,佘村也称为龙村,山后的那口湖叫龙尚湖。据传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听说佘村“龙气”很旺,为断掉“龙气”,下令村民开山造窑,融化兵器和铁器,把这个郊野村落的“龙村”贬为“蛇村”,后误传为“佘村”,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村里还有遗留下来的窑厂和一口“生铁塘”,塘中一整块生铁露出水面,造型酷似一头老牛,据说就是那时烧制的。村庄整治中保护并彰显了这些历史景点,勒石立碑解读,并建起了九龙广场、九龙埂等景点。

  除了“龙传说”“龙遗迹”,佘村有别于南京众多美丽乡村的,是村子拥有一大片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潘氏老宅、潘氏祠堂,占地2300㎡,登高远望层层叠叠,掩映在山村田野间。“这些古建筑已有上百年历史了,有皖南民居的特点,但封火墙不那么张扬,砖雕、门头很精美,更多地体现金陵古建的风格。”导游介绍说,这一大片古建筑原来住着很多户居民,古建周围也盖了很多民房。由于年久失修,2016年之前古建部分倒塌,险些成为危房。为保护文化遗产,东山街道对潘氏老宅、宗祠抢救性修复,一次性收购古建2500㎡私人产权,并对老宅边的旧房统一拆除,在村里异地重建,既保护古建风貌,又改善人居环境。

  对古建筑、文化遗址大力度整治修缮的同时,佘村一块5亩的水稻田在整治中被刻意保留下来。游人踩着石板路,流连于稻田田埂上,脚下流水潺潺,四面民居围拢,别有一番情趣。“这块田位于村子正中央,建成广场绿地什么的,是不是更‘体面’?”记者问。“可不能!这片水稻田从建村起就没挪过窝,山水流下来顺着梯田灌溉,灌溉不费人力,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佘村人。”王长贵说,如今这片稻田春天种油菜,夏秋种稻子,无论是稻田还是菜花田都很美,不仅是保留下了历史记忆,也是村子的招牌景观。

  佘村这番“本色改造”,加之“小川藏线”的开通,吸引了大批游人以及投资者的目光。后山原有一片矿坑,开山采石留下的,来自安吉的客商相中了这里,投资4000万元成立“双龙溪旅”公司,利用矿坑高差开发水上漂流项目,不仅把废弃的矿山蓄水成湖、变废为宝,还填补了南京漂流旅游空白,游人们坐着皮划艇顺着湍急的水流在山谷间漂流,很是惊险刺激。眼下,这家客商又着手在佘村山上建设空中“玻璃桥”项目,让游人在50米的空中俯瞰山水美景、古村风貌。

  旅游的兴起带火了农家乐。如今,佘村外出打工的400多个青壮年中有一半回了村,有的在“双龙溪旅”公司打工,有的在农家乐里帮厨,有的装修房子准备做民宿生意。“特色田园乡村,不仅要有‘原生态’,还要有‘原住民’。我们整治佘村,就是为了要振兴乡村、致富农民。”蓝波说。

  通讯员 张琦 见习记者 沈佳暄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