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大学不能以排名论英雄
2019-08-08 07:0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颜云霞

  中国江苏网讯 “xx学校ESI综合排名已实现持续12个月稳步攀升”“捷报,xx学校新增5个ESI前1%学科”“ESI综合排名xx省18所省属高校上榜,全国第一”……近年来,每隔两个月,类似这样的新闻就会涌现。为ESI排名提升而喜、以ESI排名论高下,这些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ESI,即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它在划定的22个学科中,对一些文献数据库近11年的数据进行统计,按被引频次排出居世界前1%的机构。作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ESI排名在国内也越来越受重视。从本质上说,它与影响因子、期刊分区等指标并无二致,虽能客观反映论文的价值含量、大学的学术水平,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论文能否被高引用,影响因素有很多,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批评的,甚或只是为了表达尊重。而引用次数不高的论文,其原创性未必就差。像高温超导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第一次观测到宇宙膨胀,其引用率距离前100名还差很远,但一点也不影响他们在相关领域的重要地位。对待ESI排名,显然要辩证看待、不可迷信。

  但在现实中,已出现了过分追捧ESI的现象:有的投入巨额经费启动ESI学科建设规划,把提升排名作为头号工程;有的甚至鼓励“弄虚作假”,让本校师生引用本校论文,“多引多奖,上不封顶”;有对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作者进行高额奖励,且优先安排博士生指标、科研或实验室用房……ESI学科建设会、专家咨询会粉墨登场,ESI高被引论文的写作攻略、投稿指南层不出穷。像这样唯数据不问质量、唯ESI不问价值,容易让擅于做短平快研究、追逐热点的人投机取巧,无益于营造甘坐冷板凳、潜心做研究的氛围,最终妨碍的是科研和创新本身。

  追逐排名的背后,仍是一些高校“学术GDP”的思维在作怪。从片面强调论文发表的期刊和数量,到过分追求论文的被引用数,从SCI(科学引文索引)、IF(影响因子)到如今的ESI,高校就像在追看一个个流行剧一样,生怕掉了队,少了“谈资”,也少了“筹码”。有的高校管理者甚至将这些指标当做提升学校名气、赢得经费支持的法宝。这种“以数字论英雄”的倾向,会让科研人员逐渐丧失寻求真理的初心,让科研活动逐渐背离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初衷,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如何打破“排名法则”,重塑科研初心,是高校需要好好回答的命题。“要想获诺奖,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为得诺奖而工作,而是只专注于做你能做得最好的科学。”诺奖得主理察罗伯茨的话或可给予启示。对于各类排名,高校当有定力,切勿将其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唯一尺度,鼓励做好的科研,而不是流行的科研。同时,也当有自信,“它评它的,我干我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能在排名的“宫斗剧”里入戏太深。

标签:排名;云霞;高校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