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退役军人毛岸生把大爱传递给更多人
2019-08-01 08: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胡亮  
1
听新闻

  八一建军节前夕,毛岸生来到老战友左文礼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从屋里出来,老远地就喊:“儿子,你可来啦!”

  老人这声“儿子”,一喊就是十几年。

  十多年前,毛岸生的战友左文礼、唐其成相继因病和车祸离世。从那天起,两位老母亲就多了一个儿子。十几年来,毛岸生把她们当做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孝敬,从未间断。

  毛岸生是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白马供电所的运维采集工。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两次被他人救助,五次挽救他人生命,十几年如一日地关心和照顾两位去世战友的老母亲。“我的命是战友们给的,我不会辜负他们的热血,我要把这份大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感恩社会,更要回报社会,军人的精神永远不会褪色”。

  战友去世,他主动在两位老母亲膝下“尽孝”

  “你说你家里也不宽裕,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你一个人身上。这么大老远的,就不要这么辛苦经常地跑来看我了。”面对十多年前因患肝癌去世的战友左文礼老母亲的善意唠叨,毛岸生知道,那是老人家心疼他,“您年纪大了又一个人生活,常过来看看您我心里才踏实”。

  另一位因车祸去世的战友唐其成的妈妈,也已八十多岁了,独自生活的她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生,就会向邻里打听和唠叨着,在她眼里,毛岸生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我儿子十几年前就不在了。如果不是岸生一直以来在生活上关照我、在精神上开导着我,可能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除了逢年过节前去探望,平时一有时间,毛岸生都会抽空去老人家里,与老人聊聊家常、帮助干些家务和置办些生活用品,让老人有了心灵的寄托。

  十几年来,毛岸生工作所负责的片区地点变了很多次,但照顾战友母亲的心始终没变。他说,这么多年去看望老人从未间断过,这也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和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些都是我心甘情愿的,我跟两位战友是老乡, 一起当的兵,感情很深,就像亲兄弟一样。他们不在了,我要替他们撑起这个家,代他们在母亲面前尽孝”。

  “是战友和群众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毛岸生永远不会忘记,他身上流淌着100多位战友的血,是战友们将他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1982年4月9日,毛岸生服役期间,运送物资途中车辆侧翻,人事不省,那一年他19岁。战友及沿途群众合力将他从挤压得严重变形的驾驶室中救出后紧急送往杭州117医院抢救。经确诊,毛岸生系肝脏粉碎性破裂,导致胸腹腔大量积血,必须立即手术,可是医院血库告急!

  情况危急的时刻,毛岸生的一百多位战友自发地为他献血,献血量多达14000毫升,相当于几个成年人的血量,这14000毫升的血带着战友的希望,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毛岸生的体内。经医护人员全力救护,毛岸生转危为安并顺利度过了危险期和感染期。

  “近4个月时间里是战友们像亲人一样悉心照料着我。”事后毛岸生被评为“六级革命伤残军人”并于1983年退伍返乡。

  1985年12月,毛岸生骑车到句容一个偏僻山村办事,不小心摔倒造成脚趾骨折,主动脉血管破裂,是附近村民帮他包扎止血,并送到医院治疗。

  施以援手,他曾挽救5条鲜活的生命

  毛岸生怀着感恩的心,主动救助他人,先后挽救了5条鲜活的生命。

  1995年腊月的一天凌晨,睡梦中的毛岸生被一名女人凄惨的呼救声惊醒。“快帮忙救救我丈夫吧,他快不行了。”原来一辆装满货物的小型卡车翻倒在路边,被压在车下的男人还在痛苦地发出微弱的求救声。由于装载的货物太重,毛岸生与这名女人及车主合力也无法移开车辆。情急之下,毛岸生一面提醒车主赶快拨打急救电话,一面冲向附近的建筑工地寻找撬杠。因为他的及时施救,伤员转危为安。

  此后,他还先后挽救了4名因车祸、突发疾病昏迷的陌生人生命。

  此外,辖区内百姓谁家遇到困难,他都乐于伸出援手,帮助处理用电故障、排除用电隐患,得到辖区广大百姓的交口称赞。

  通讯员 姚媛媛 杨阳 见习记者 胡亮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