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一支由百余名老人组成的团队登上开山岛,他们都是曾在岛上驻守的老兵,来自上海、浙江、安徽、四川、山东、河南以及我省各地,年龄最大的已83岁,最小的也近60岁。在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际,他们重上开山岛,向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夫妇致敬,并以此迎接建军92周年,纪念驻灌部队建设、守卫开山岛60周年。
得知老兵们要来登岛,王继才妻子王仕花顶着烈日,早早就等在码头,欢迎他们“回家”。
老兵们几乎每人手里都提着一个袋子,有布袋、塑料袋,也有拆旧的包装袋。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
“这是从我们家乡带来的土。”来自安徽安庆的老兵施立芳说,以前这个岛上没有土,他们探亲回家时,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带回家乡的土,积少成多,慢慢形成一畦畦小菜园。“守岛戍边寄托着我们的家国情怀。” 来自山东威海的刘同信把家乡土洒在王继才、王仕花开垦的菜园里,深情地说,“让家乡的土融入开山岛,让我们对开山岛的思念在这里扎根!”
“这里是我们当时种的小菜园。”“这里是我的床铺。”“这里是储藏室。”“这是我们的哨位。”回到阔别多年的开山岛,老兵们倍感亲切,往事历历在目。走进旧营房改建的王继才先进事迹陈列馆,老兵们感慨,“我们撤防后,有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俩在坚守。如今,尽管王继才走了,但循着英雄的足迹,志愿守岛的民兵后继有人,而且队伍不断壮大。”
现住河南信阳的周捍军在2017年8月1日曾回过开山岛,还和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合了影。这一次,他来到王继才先进事迹陈列馆,在王继才的照片前深深地三鞠躬,泪水打湿了衣襟。“在部队撤防后的32年里,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以民的本分,尽兵的职责,默默坚守。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都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这份执着值得我们这些老兵学习!”
记者 吉凤竹 通讯员 夏兴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