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禄口机场的抗暑群像
2019-07-27 06: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高温下“全副武装”的航线维修员。

  中国江苏网讯 37℃、38℃……连日来,高温席卷江苏大地。不过,天气虽热暑运的客流高峰却一直在持续。日均进出港航班近700架次,客流量突破9万人次,这让禄口机场候机大厅内人潮涌动。大部分的旅客都没有想到,在舒心等待乘机的凉爽环境中,有这么一群人,不惧骄阳,不畏热浪,在户外高温下坚守工作岗位。

  航空器监护员:

  95后年轻小伙无惧“烤”验

  昨天上午11:55,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号机坪53号远机位,MU2821航班正缓缓落地,航空器监护员贾雨辉带着新员工许啸快步上前,站立在客梯口边,提前做好下客保障准备工作。

  从清晨5:40到现在,这已经是他们保障的第4个航班。尽管戴着遮阳帽、身穿长袖制服,可毒辣辣的太阳仍然能穿透这一切刺痛着皮肤,飞机发动机传来的巨大噪音和地表反射回的滚滚热浪使他们呼吸都有些困难。刚一接岗,豆大的汗珠就顺着额头流满全身,脚下的作训靴更是闷热难耐。这是小贾经历的第2个暑运,早有经验的他在随身的挎包里带足了盐汽水、风油精、防晒喷雾,可接近42℃的连续户外执勤,仍晒得他嘴唇开裂。脖子和肩膀处明显的“分界线”成为每位监护员的“标配”。

  “您好,请出示登机牌”“请稍等,让后面抱孩子的旅客先上……”这些话语和动作的背后,是每日骑行近17公里,日均保障十余架航班,查验1500多名旅客的高强度作业。这群95后的年轻小伙用黝黑的皮肤和沾满盐霜的制服,无怨无悔地扛起空防最后一道安全关口的责任。

  航线维修员:

  “强迫症”检查只为飞行安全

  下午14:00,是禄口机场一天中最热的时刻,机坪地表温度突破60℃。飞机停稳后,飞机放行工程师黄宜友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飞机发动机、机身、机翼、放电刷、机载设备传感器、起落架装置、机轮等进行检查。航班落地后飞机从头到尾都冒着热气,在发动机和机轮刹车等部位,温度已经超过200℃!

  眼下正是暑运高峰,机场航班量客流量持续保持高位增长,飞机起降密度加大,机务人员要往返穿梭在不同桥位,不间断地重复着例行检查和接送飞机,别看平均检修一架飞机看似只需要20分钟。但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大批量劳动,可以想见承受的艰辛。检查过程中,记者看到,黄宜友不时地弯腰、蹲下、站起,仔细查看飞机情况。因为发动机叶片上好像有附着物,即便冒着停机后的余温,黄宜友还是伸出双手仔细拨动每个叶片。经仔细检查确认疑似血迹为鸟击。第一时间通知运控室联系航空公司,开始执行鸟击工卡检查。

  随后的一个小时,在顺利完成了鸟击检查及相关维护后航班正常起飞了。而此时的黄宜友早已被汗水浸透了后背。“天气再热,该检查核对的一定要到位,确保上天后不因检查疏忽出问题”。

  航食厨师:

  高温天与火共舞

  时下酷暑,不少市民选择远离热浪滚滚、油烟阵阵的厨房点外卖。但航食厨师却在这个夏天里最“热”的岗位上与火共舞,尽力为乘客提供满意的餐食。

  在位于禄口机场汉莎食品公司的厨房内,一位厨师正准备开始工作,他叫王高飞,一名95后年轻的“老”厨师。还未靠近厨房门口,一股混杂着油烟的热气就扑面而来。烟雾缭绕中,航食大厨们紧张地忙碌着。“厨房没有空调,火炉就在旁边,工作的时候周围环境最起码也有50℃。”小王说,航空餐食的各项标准极其严格,所以即便是人人汗流浃背,厨师们要戴上厨师帽、发网,外加一副口罩。往往是还没开始烧菜,湿热的厨房就已经能够把人逼出一身汗。

  说话间,小王拎着一只巨大的炒锅放在炉子上,右脚一踩、膝盖往上一顶,一拨一拉之间只见火苗噌地一下就从炒锅底部喷了出来。刹那间,方圆两米范围内的温度就迅速升高。这还不算,身边的各个工位也陆续生火开工,整个厨房很快就热爆了。别看大家都手脚并用,动作麻利,但豆大的汗珠几乎停不住地从大家额头上不断冒出来。两锅菜还没炒完,衣服早已湿透了好几遍。像这样的翻炒,航厨们每天要重复成千上万次,连续“烘烤”近7小时。即便是再熟练,烫伤依旧无法避免。

  面对累不累,是否抱怨入错行的问题,王高飞好像不以为然,还打趣道:“这工作多好呀,出汗排毒,不仅能减肥健身还能赚钱养家,一举三得嘞!”大家在厨房里唯一能凉快点的方法就是去固定的饮水点喝点水、稍作休息。

  通讯员 许华晶 叶结 张卓 房天翔 李晗旭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

标签:检查;厨房;厨师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