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疏影横斜水清浅,水清出石鱼可数。夏初,不少市民注意到,沿江街道冯墙社区的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别具风格的小花园点缀着道路两侧,新修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即使夏季暴雨,也不再污水横流……这面貌一新的“颜值”得益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沿江街道全力践行“一叶知秋,一屑知村;人人重小节,村容必整洁”的发展理念,动员广大居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着力解决辖区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三清一改”,着力改善农村环境。
作为一项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民生工程,沿江街道今年以来,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多措并举为美化人居环境按下“加速键”,切实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强化思想认识,党员干部带头参与
“过去房前到处是杂草,乱石挡道,下雨污水横流,无处下脚。整治后,家家户户门口都干净了,夏天出来乘凉,心情也舒畅了。”坐在广场树荫下纳凉的老人们告诉记者。
沿江街道现有路西、冯墙两个涉农社区,12个居民小组,截至目前,街道组级居民约1717余户,户籍人口约4000人,流动人口约1.2万左右,为户籍人口的三倍。
近年来,沿江街道着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农村“净”界,增加乡村“颜”值。
“内外兼修”,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不仅要讲“颜值”,更要讲“气质”。沿江街道注重文化涵养、思想培植,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文明卫生意识,自觉改变行为陋习,从根本上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沿江街道注重加强宣传、发挥党员干部“头雁”作用。其中,冯墙社区坚持整治与宣传教育和发动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文化宣传作用,结合“端午节”、“世界环境日”、“建党98周年”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广泛宣传环境卫生的利弊,提高村民清洁卫生意识,开展“进村、进组、进户”“三进”宣传,共发放居民一封信2000余份,张贴环境宣传展板100余幅,同时大力发挥党员干部“头雁”作用,不仅社区党委书记带头,深入居民小组做工作,其他党员更是身体力行,在环境整治中形成志愿先锋队,加大街面路面清理保洁,同时积极发动村民住户力量,让居民群众主动参与整治行动,形成合力攻坚大格局。
沿江街道同样注重氛围营造,制作人居环境提升宣传横幅16条悬挂在辖区内村、组级主要路口等醒目位置,同时制作宣传展板169幅,展板内容围绕和谐社区、垃圾分类、人居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
聚焦突出问题,开展全域整治
沿江街道严把时间节点,持续跟进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对居民组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开展全域整治。
其中,沿江街道路西社区以自查、发动群众帮查的方式对居民组人居环境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系统性排查,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实施清单式“销号”管理,将各居民组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建档,集中治理。截至目前,共排查问题155处,其中已整治139处。
因村制宜,集中整治。在沿江街道冯墙社区有9个居民小组,属于典型的城中村,原先村内“脏乱差”现象很普遍,该社区围绕“三清一改”,着重对农村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沟渠河塘等进行清理。同时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力度,在各村组张贴整治前后对比照,用鲜明的整治前后对比,让居民更加直观地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
在此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冯墙社区共参与整治1000人次,共清拖垃圾300多车,清理垃圾量2000立方米,完成清理乱堆乱放100多处,清理沟渠8000多米,清运小黄车700余辆,并新建硬质化道路1300平米,改造、修复排水管道12处,组内人居环境及村容村貌得到较大地改善和提升。
明确责任落实,整合资源合力攻坚
沿江街道根据江北新区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制订整治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今年以来,沿江街道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相关要求、标准和内容,多次召开社区、部门工作人员会议,号召街道党员干部带领辖区居民齐动手,共出力,共同参与整治的方式,让党员居民亲身体验并共享劳动成果,维护整治成效。
在农村人居环境突击整治提升行动中,沿江街道将党员、居民、公益人士纳入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共同实践者,大多数居民也体会到环境整治提升的艰辛和整治成果的珍贵。
据了解,沿江街道将继续以此方式清理组级污垢顽疾。待清洁面貌形成后,沿江街道将借助辖区内群团文化活动、党员固定学习日、广场宣传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开展广泛宣传教育,以此营造人人爱护环境、人人珍惜劳动成果的浓厚社会氛围。
李 静 顾越越 杨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