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敏
中国江苏网讯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安琦最近撰文指出,要辩证看待“知网查重”,别因“简单、不合理”的误用而产生负面作用。文章经“政协头条”转发后在学术圈中引起反响。本为防止学术不端的查重,要提防实际应用中变了味儿,这一问题值得重视。
为促进学术诚信建设,目前国内高校一般把知网论文检测系统(简称“知网查重”)作为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率检测工具。论文查重成为防范学术不端的重要手段,为规范学术标准、严明学术纪律、净化学术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味苛求低查重率,以及无论哪种学科规定统一的重合率上限数据标准,已经引起不少学者的担忧。
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过程要查阅大量文献,包括这一学科的经典著作,才能了解目前该方向研究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问题,才能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作为一项技术工具,知网查重目前还无法准确区分哪些文字是有效重合、哪些文字是合理引用、哪些文字是简单抄袭,只是笼统地全部计入重合率,不仅有失合理,还可能影响学术研究的继承性。
为了通过学校规定的论文重合率数据标准,许多毕业生往往要花费大量精力,刻意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一番“修改”:大力削减论文综述的篇幅,尽量减少引用字数,采用颠倒文字顺序、刻意改变一些学术表述、加入一些不必要的修饰语、截屏转化为图片插入文中等“策略”,甚至撰写两个版本的学位论文,分别用作应对查重和最终答辩。这些行为,不仅在客观上降低了论文质量,而且扭曲了对学术研究方法的认识,显然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初衷。
与此同时,不少毕业生为顺利通过论文抽检,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购买价值不菲的论文查重“业务”。网上各类查重生意非常火爆,价格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这不仅成为学生的额外负担,其权威性也有待考察。此外,查重需要将论文全文进行上传,还要警惕不法网站盗取文中内容和研究成果。
大学实行“严出”的论文审核机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将“查重率”过分机械化和简单化,显然走入另一个“误区”。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工具平台应通过进一步技术升级,对是否存在学术不端作出更具科学性的判断,进而确立“是正当引用还是剽窃抄袭”的科学标准,让那些踏踏实实写出来的论文不因担心重合率检测结果而被刻意修改;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按照不同学科分类,对查重规则进行精细化区分,多强调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客观评价。
今年4月,清华大学不再强制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消息,引起很大反响。不以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和创新性,鼓励采取多元化学术评价体系,将科研人员从标准化的学术生产中解放出来,无疑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