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创新服务,抱团发展”。玄武湖街道花园路上的南京金华商会会议室里,这八个大字格外显眼。房间四周,商会党建的精彩瞬间被定格在墙上,红色氛围扑面而来。这个面积63平方米的会议室,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老彭工作室”。
老彭是谁?“他是我们商会的创始人、会长彭江萍,也是宁枫集团的董事长,是在宁金华商人的‘大家长’。”金华商会秘书长蒋永铨介绍,十年前,由彭江萍发起组建的金华商会,初衷是服务近万名在宁金华企业家。如今,会员企业已发展到了356家,近三年在宁投资总额达20多亿元。
和大部分商会一样,金华商会此前同样面临会员行业分布广泛,企业负责人个性太强,商会组织能力不足的难题。如何把会员聚集起来,形成发展合力?“商会是松散型社会组织,提升凝聚力,必须发挥党组织的作用。”59岁的彭江萍是一名退伍军人,通过调查发现,会员企业家中有大量的“口袋”党员,“隐形”党员,让他们尽快在组织内“安家落户”,迫在眉睫。2012年,金华商会党支部成立,2014年,支部升级为党总支,2016年,“老彭工作室”在宁枫集团落地,今年4月,金华商会党委正式挂牌,彭江萍也多了一个身份——党委书记。
从3名党员组成的支部,发展到129名党员、13个党支部的党委,7年时间,红色基因在金华商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用思想感召加服务感召的方法,以党建引领会建,不断充实党员队伍力量,牢牢把握商会发展政治方向。”彭江萍介绍,为保证党员学习的出勤率,商会党委立下规矩,缺席必须交请假条,学习必须有笔记,缺课必须要补课。连续3次请假,将被党组织约谈。如今,商会党委每次学习到会率都保持在90%以上,所有党员都是主动缴纳党费。
党组织的凝聚力,来源于企业的获得感。商会党委通过链接各种资源要素,用精准服务赋能会员企业发展,切切实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维护合法权益,拓展企业业务。
“多亏了商会党委,否则我的企业早就关门了!”邵丛权2018年在天保桥开办了一家物流企业,但因办公场地不符合消防要求,企业面临关停危险。商会一方面指导企业进行整改,另一方面与有关部门协调,最终,企业通过消防验收,得以继续营业。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小微会员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商会与民生银行、隆泰银行等多家银行签订授信协议,提供金融支持;江宁苏润万家超市遭遇恶意打假,商会出面与相关部门交涉,还企业一个清白;商会还主动为会员企业疏通横向联系的渠道,鼓励会员企业合力创建新的实体经济。目前,已撮合项目8个,投资总额约2.4亿元,解决劳动就业1000人以上。
会员企业有了归属感,商会与地方的区域共建方能顺利推进。彭江萍带头出资300万元,在企业设立光彩事业基金,全体党员和理事以上会员共同出资100万设立助学基金,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实习和就业岗位。商会建立了五个“党员爱心基地”,常年定点向驻地学校、社区敬老院和街道环卫工人提供资助。
“让民营企业听党的话,跟党走,我们义不容辞。”彭江萍说,以商会为平台,以“老彭工作室”为载体,金华商会党委不仅为非公企业健康成长把好了“方向盘”,更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紫金山下闪亮的“红色堡垒”。
本报记者 盛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