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专家下基层 病房进社区 社卫中心办起“儿童医院”
2019-07-15 07: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在南京开车,司机“最不愿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广州路。短短两公里内,聚集了南京儿童医院、南京胸科医院、南京脑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来自南京及周边地区的车辆时常将这里堵得水泄不通。

  与三级医院的拥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京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却没有多少患者前往就诊。

  破题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4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南京多家三级医院先后与基层医院结成“医联体”。

  “医联体”能否真正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记者近日走进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儿童医院的医联体单位,也是儿童医院在南京设立的首个康复技术指导站,从个例管窥建邺、南京“医联体”的建设及意义。

  探访:“社卫中心”变身“彩色医院”

  淡蓝色的墙壁上点缀着彩色文字,各治疗室内都装点着卡通图画,感统治疗室内还配备了滑梯、海洋球等兼具娱乐性的治疗设施。7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建邺区沙洲街道的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中心,就像走进了一个好玩的儿童游乐场。

  “孩子终于迈出了生活自理的第一步!”在运动治疗室,康复治疗师姜燕正在为一名脑瘫儿童做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孩子母亲闫女士说,今年5月刚到莲花中心开始康复时,孩子还坐不稳,只会傻笑,康复了两个疗程,如今不仅能对视,还能扶着墙走路了。

  在康复病房,记者偶遇正在查房的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医师张丽。“目前中心有五个孩子在做康复。每周一、三、五下午,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定期到莲花中心,与家长沟通并挨个评估孩子们一周的康复情况;与莲花中心的治疗师共同审定治疗方案;再去接诊一批门诊病人。”

  “儿童医院河西分院未设康复科,以往,河西及周边地区的孩子要康复,只能去广州路排队挂号。去年6月,儿童医院与我们结成‘医联体’,并在莲花中心成立南京首个康复技术指导站,下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现场指导和带教,孩子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岳清萍介绍,中心配置了儿童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儿童悬吊系统等康复治疗设备,能够为0-6岁、7-14岁残疾儿童和发育迟缓儿童提供神经、心理、行为、运动发育能力等的评估和感知能力、语言交流等训练,填补了河西地区儿童康复的空白。

  家住梅山地区的陆宝宝患有苯丙酮尿症,刚开始康复时认知能力几乎为零,一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后已经能和治疗师简单互动;莲花南苑的姜宝宝语言发育迟缓,经过三个周期的治疗,学会了近十个词语……小儿脑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甚至有些被外界认为不可能康复的患儿,在莲花中心医护人员的呵护与治疗下,正在渐渐恢复健康,慢慢回归家庭。

  探因:“大医院病”患在“康复之痛”

  早在2014年,新医改就提出形成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记者调查却发现,三级医院一直存在“康复之痛”。

  明基医院副院长陈谊德介绍,明基医院康复科日接诊量为80人左右。儿童医院作为南京唯一的儿童专科医院,医疗资源更加紧张,康复科病床仅83张,门诊和病房每天治疗人次却近300人,多名医生反映,“忙起来顾不上喝水和上厕所”;一位在莲花中心做康复的儿童家长则说,“以前在儿童医院看病,专家号要提前几个月排队,病房更是‘一床难求’!”

  “康复是一个连续而漫长的过程,比如儿童的脑外伤、脑炎等,有六个月的关键恢复期,脑瘫则需要终身康复。一些慢性病的康复不应挤占有限的医疗资源,拟定治疗方案后,完全可以回社区治疗。”张丽说。陈谊德则认为,相比每日超负荷工作的三级医院医生,社区的治疗师在进行康复时,更有时间也更耐心。

  康复回社区,关键要看基层能否“接得住”。看硬件,莲花中心在建设之初就配备了专业肢体康复设备,2017年就被南京市残联认定为肢体(脑瘫)康复定点机构。“就在上个月,中心病房65张床位正式对外开放。其中20张儿童病床,是与儿童医院康复科共建的联合病房,这相当于把儿童医院‘搬进’了莲花。”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胡权说。

  “要让患者愿意并放心回社区康复,更重要的是软件,是我们基层医生能力的提升。中心先后有12名治疗师到儿童医院进行了长达一年及以上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上岗证书;儿童医院常年派驻专家坐诊、查房、带教,对残疾儿童现场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并指导康复训练。双方共建,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授之以渔的‘造血’。”岳清萍说,在儿童医院的帮扶下,莲花中心正在打造自己“带不走”的康复队伍;越来越多的患儿通过儿童医院推荐、通过病友群来到莲花,莲花也在弥合儿童医院的“康复之痛”。

  探路:“健康南京”蹚出“建邺方案”

  2019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健康南京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布局、增加供给。”探路“健康南京”,建邺蹚在先,走在前。

  2017年,建邺区就在传统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在南京率先开展医联体建设项目化管理,项目由医联体三级医院根据对口帮扶基层的特点、功能定位及发展规划,由双方共同研究确定。“莲花中心不仅和儿童医院,还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明基医院共建‘医联体’,其中与明基医院共建的成人康复‘联合病房’,入选建邺首批医联体项目建设,病房的规划、设备的采购、人员的培训等,明基医院全程参与,具有纯正‘明基血统’,不少患者都称呼我们为‘小明基’。”胡权说。

  三级医院“牵手”基层医院,更多紧密型“医联体”、项目化管理的医联体在建邺签约落地。南苑中心、双闸中心康复病房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合作共建“联合病房”;南苑中心与明基医院康复科联合开设“南京明基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南苑协作中心”;沙洲中心与省二中呼吸科紧密合作,共建基层肺病专科……

  基层医院与三级医院联系日趋紧密,一条条绿色生命线正在打通。明基医院胸痛中心与各基层卫生中心陆续建立心电图会诊传输平台,联手构建胸痛协同救治网络。莲花中心此前一病人挂水时反映胸闷,与明基医院共同会诊确定为心肌梗塞,病人从莲花中心确诊到送至明基医院手术再到手术结束,总共用时85分钟。南湖、双闸、江心洲等中心也先后有急性心梗患者被挽救。

  “目前,建邺区分别与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市第一医院、明基医院、市儿童医院签订了‘院府合作’框架协议;8家基层中心与三级医院签订医联体对口合作协议24个。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康复回社区不再是愿景,全区基层首诊率正逐年提升。”建邺区卫健委基层卫生科负责人介绍,几年前南湖中心日门诊量为300至400人次,如今已提升至近1500人次。

  “医联体关键在一个‘联’字。”南京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建邺方案”的价值还在于:破解“就医难”,不仅要进一步加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供给,提升分级诊疗意识,更需要基层卫生机构苦练内功、扬长避短、主动融入,才能对大医院的资源“溢出效应”承得住、接得稳,真正实现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全域优化提升。

  本报记者 鹿 琳

  本报通讯员 钱年华 孙 萌

  刘倩文摄

标签:儿童医院;康复;探访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