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7月11日,医疗器械行业研究与发展高峰论坛在苏州高新区举办,来自全国的行业专家、企业家以“聚产业创新 论国械发展”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并结合自身探索实践为地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增速,潜力巨大。奥咨达医疗器械服务集团董事长张峰给出一组数据:去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4250亿美元,增速稳定在5%左右,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6070亿元。
在行业内,常常用药品与器械的消费额比例来推测市场潜力。2017年,全球药品与器械的消费额比为10:7,发达国家为10:10.2,我国仅为10:3,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还有巨大空间。“城镇化、老龄化、新医改等都带来巨大市场前景。比如在养老行业里,九成以上消费在医疗器械。”张峰说。
“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呈现散、小、弱状态。”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佩琢介绍,去年,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有1.7万家,其中85%的企业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下,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350万元,大型企业占比不到2%。中小企业依然是我国器械行业的主力军。
“医疗器械企业小规模‘作战’,短期内很难根本转变,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也逐渐明朗,就是‘入圈’。”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汪丰表示,这个“圈”内不单有企业,还要凝聚科研、开发、生产、投资、医疗、监管等产业链环节中最活跃的高端创新资源,形成医疗器械生态圈,通过资源整合、跨界融合,推动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的产业化。
归创医疗董事长赵中也认为,医疗器械是一个高科技集合体,涉及机电、生物化学、材料、基因检测、光学、放射物理等。当前,更应抓住行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的机遇,大胆走医工结合的道路,让产学研深度融合。
作为医药产业大省,我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2000家,在全国名列前茅。去年,苏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00家,产值突破220亿元。苏州高新区是我省“一区一产业”战略布局中唯一重点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地区。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苏州科技城党工委书记陈明介绍,苏州高新区院地共建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东大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一批研发机构,培育江苏省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引进江苏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还有专项扶持政策、专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多个产业联盟。如今,这里有相关企业近300家,有富士胶片、鱼跃医疗、恒瑞迦俐生、长光华医等12家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
论坛上,让一线临床医生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更多参与甚至推动医疗器械创新,一度引起激烈讨论。
“放眼未来,医疗器械市场上仍有无数未被满足的需求,这些需求应该来自一线临床医生。”魏旭峰正是医生团队出来创业的典型代表。由他牵头组建的泰州中国医药城大动物实验中心,汇集数十名三甲医院的一线医生。“只有一线临床医生最了解当前的医疗技术发展趋势和临床切实所需。”魏旭峰呼吁更多一线医生创新创业。
“当前,国家正在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相信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将激发出国械创新创业因子。”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跃钢举例说,部分地区已试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该制度将医疗器械生产方和技术方分离,申请人可以是企业、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医生等,必将激发包括医生在内的更多医疗器械创新人才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 陈雨薇
实习生 陈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