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它们,何以从“小块头”变“小巨人”——对江苏首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调查
2019-07-08 07:1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付奇 颜颖  
1
听新闻

  在江苏,有这样一批走“专精特新”之路的中小企业,它们,企业销售利润率普遍在10%以上;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关键性能指标处于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并从众多“小块头”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巨人”,是推动我省制造业由大奔强的生力军。

  在工信部日前公布的首批2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有18家苏企入选。它们,何以当选“小巨人”?记者进行了调查。

  专注,走“窄而深”之路

  添加剂BHT产品,曾被德国拜耳、美国PMC等国际厂家长期垄断,但一家来自南京的公司,近年来在市场份额方面不断挑战它们,并实现进口替代。你吃的食用油里,也许就有其生产的食品级添加剂BHT。

  “江苏迈达”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新材料产业园,是国内同行业产销规模最大的行业龙头。“专业专注,精细极致”,这是公司董事长陈福新从1998年开始做食品添加剂BHT产品起,就下定决心要遵循的立业誓言。

  “食品添加剂BHT既可放入食用油中防酸败,也可放入工业油里防焦化。”陈福新介绍,随着国内外食品生产加工业、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迅猛发展,高品质食品添加剂BHT产品需求量不断加大。

  去年1月,“江苏迈达”生产的食品添加剂BHT以技术标和商务标第一名成绩中标,一举成为中石化食品添加剂BHT第一大供应商。今年1月,公司再次中标,成为中石油主要供应商。目前,“江苏迈达”主营食品添加剂BHT产品年产已达万吨级,在细分行业中产能规模全球最大。

  “我们靠‘专注主业’,20年来持续不断投入研发,得以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陈福新坦言。

  记者调查发现,保持战略定位,专注“窄而深”领域,成为入选“小巨人”的共同特点。

  上个月,江苏万达特种轴承有限公司新产品“新型双列六点接触球滚轮”通过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该产品所具有的较高负荷承载能力和抗疲劳强度,极大满足叉车主机“轻量化”设计的刚性需求,市场前景被一致看好。

  从如皋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三的行业龙头,在公司董事长徐群生看来,秘诀正在于走“专精特新”之路。

  “公司一直实施‘专业化、精益化、特殊化、差异化’战略,自1989年率先研发生产叉车门架滚动轴承填补国内空白以来,始终专注这一细分行业,深耕细作30年,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徐群生介绍,“江苏万达特种轴承”已成为中国叉车轴承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出口量最大的驰名品牌。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这款中纤超声微波球磨装置,带有超声波,可在3小时内制出纳米级的材料;用普通设备,则需30多个小时。”走进位于扬州的江苏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张驰兴奋地介绍起这款其自行研制的新设备。

  “我们生产出来的钛纳米高分子合金涂料,获得国家15项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广泛应用于油井管外层。”张驰介绍,从2014年4月到去年12月底,该种产品已累计实现销售1.1亿元。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长江学者、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乔利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教授、博导李伟华……在“金陵特涂”研发中心有一张专家榜,记录了企业近年来引进的高端人才。

  “创新应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创新生产技术,还要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为此,我们尝试成立研究所,实行市场化运作,成为吸附人才的‘磁石’。”公司总经理卞直兵说。

  与南京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教授,成立院士工作站……“创新无止境,平台为基础,要以平台优势构筑发展优势。”卞直兵介绍,坚持创新让企业收获满满,每年都有四五个新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并成功实现产品从油性至水性的转型升级。

  坚持自主研发,参与协同创新,成为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企业的共识。

  位于南京的“久吾高科”,是江苏省首批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业界公认的国内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无机膜生产企业。

  “陶瓷膜,是高性能膜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久吾高科一直致力于膜分离技术研发与应用,逐步发展为膜集成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总经理范克银介绍,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建有“无机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研发平台,先后申请专利213件,主持起草了膜行业的5项行业标准和1项国家标准。

  “未来,公司仍将专注于以陶瓷膜为核心的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创新,目标成为全球膜分离行业的领军者。”范克银说。

  解难,培育更多“小巨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有一些“成长中的烦恼”困扰着“小巨人”。

  “不少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研发投入不够。”南通市工信局技术创新处处长邓春生指出,中小企业要选择“专精特新”作为发展方向,离不开技术创新、设备投入和人才引进,这些都需大量资金投入,否则就难以形成高附加值的技术竞争优势,只能走低成本策略,延续低端发展的老路。

  人才短缺,是另一个突出问题。不少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表示:“高端人才大都流向发达地区或者大企业、外资企业,特别是地处县乡的小微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江苏明德玩具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家地垫研发和生产企业,截至今年5月底,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6.8%,新客户增加近35%。公司副总经理倪锋坦言,近几年,公司在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方面取得很大突破,目前最大的困扰就是“用工难”,“公司工人平均工资达到5500元,最高的一线工人工资达到1万元以上,但还是很难招到理想的工人。”他希望,政府能够为企业招工多想想办法。

  从政府层面看,“一方面,要继续精准对接,助企业解决痛点难点;另一方面,要创新服务,促制造业转型升级。”南京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叶德华说。

  为推动更多“小块头”茁壮成长,我省正在着手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产品420个,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60家,获国家工信部认定“单项冠军”58家。

  “还需进一步通过梯度培育和引导扶持,用3年时间再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局局长韩立春介绍,我省已研究制定千企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目标年底入库企业达1万家。与此同时,推动大企业带动小企业,让更多“小而优”“小而强”的“小块头”变成“小巨人”。

  记者 付奇 实习生 颜颖

  短评 >>>

  让“小巨人” 长成“巨无霸”

  “小巨人”犹如小苗,需要悉心照料。记者近来采访中看到,各地无不在探索“有地方特色”的“栽培”方式——南京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每年从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筛选30家作为市级单项冠军企业,给予不少于30万元的资金奖励;南通建立入库企业运行监测机制,定期发布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报告,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对其在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

  事实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恰逢其时。德国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1/5,却创造了与之旗鼓相当的出口额。原因无它,强大的小微企业构成德国出口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没有小微企业,便没有“德国制造”。历史实践证明,培育小微企业,就是在培育未来的大企业。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急需在细分市场尤其是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等领域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这就既要推动更多“小块头”变身“小巨人”,也要助力“小巨人”成长为“巨无霸”。

  一方面,各地还需继续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认定和支持力度。实施培育提升行动,优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协作配套,建立完善专精特新“小巨人”动态企业库,研究制定专精特新评价体系,通过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还需采取务实措施,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技改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方式,提升“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信息应用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为“小巨人”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一言以蔽之,通过精心“浇灌”,把更多“小巨人”培育成“巨无霸”。付奇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