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救助服务获赞誉,不忘初心再前行——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开放日见闻
2019-06-20 08:05: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今年6月19日是第7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为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响应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救助机构开放日的专项活动通知,昨天,南京市救助管理站举行了以“规范管理、深化寻亲、让爱回家”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

  组织观看专题宣传片;参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接待大厅、成年人救助区等救助站软硬件设施;了解受助人员饮食起居、受助情况和寻亲工作……活动当天,市民政局相关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院、高校及社会组织等相关部门代表和热心市民,现场了解救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零距离感受这个“临时之家”。

  用心服务,未保工作亮点频现

  昨天上午9点半,在该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前来参观的50多名市民看到,这里绿树成荫,建有标准的居室、洗浴间、餐厅及室外体育活动空间等生活场所,还有教室、娱乐活动室、图书室、手工室等学习场所,配备了心理疏导室、行为矫正室、康复室等救治场所。

  “这里的环境、条件真是不错,服务很人性化。”一直从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市人大代表周飞祥说。

  据悉,从曾经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到现在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不断与时俱进,从单纯的保护流浪儿童拓展到服务全市的困境未成年人。

  近几年,未保中心平均每年协调跟进特殊疑难个案25起,直接介入处置监护缺失个案6起;组织开展全市层面的未保专题培训5场,区级层面的强制报告制度培训6场,覆盖未保工作人员近千人。与此同时,该站深度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开展各类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活动,与南京多所高校、国际组织以及公检法、卫健、妇联等部门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未保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借助“寻亲网”,帮400多名流浪人员找到家

  当天,在成年人救助服务区,一台寻亲查询电脑终端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电脑终端有该站5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人员信息,比如人员照片、姓名、性别、年龄或目测年龄、身高、健康状况、智力状况、精神状态、体貌特征、发现时衣着特征、发现日期、发现地点以及所在救助管理机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一应俱全。

  该站医疗安置科科长曾建强介绍,对于大多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会免费提供食宿和返乡车票。不过,也有一些人说不清自己的身份和家庭住址,这时候“全国救助寻亲网”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救助人群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及智障人员比例明显提高,寻亲成为一大难题。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市救助管理站迎难而上,建立了“网络媒介查、多方联动查、定期反复查、实地试送查、双向主动查”的“五查”工作模式,综合运用语言学、心理学知识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整合全国救助寻亲网以及媒体寻亲通道,第一时间推送和公布寻亲信息。此外,还与公安部门联合建立寻亲工作协作机制,与兄弟站开展协同“试送找家”,进一步提升寻亲成功率。

  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裴云峰介绍,该站救助的流浪乞讨困难群众,绝大多数能尽快找到回家信息及时返家,但有500多人属于智障或精障,还有聋哑的,没办法讲清家庭住址。这几年,救助站把他们的信息上传“寻亲网”,通过比对、寻找,400多人被护送回家。其中,今年发布寻亲公告23条,采用多渠道寻亲方式,为滞留该站的15名流浪乞讨人员寻找到了家人。目前,剩下的流浪乞讨困难人员由政府分流到各相关福利机构或精神病院等收住。

  “让爱回家”,每年救助流浪乞讨困难群众4000人左右

  当天,该站工作人员还向市民代表介绍了救助管理站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起居、文体活动、教育培训、心理疏导、返乡安置等情况。

  据介绍,该站明确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从接待求助到站内服务、送医治疗,从安排离站到护送返乡,每一步都严格把控,规范执行,并录入民政部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规范化的台账记录监管服务质量。工作人员24小时接待流浪乞讨人员求助,对老弱病残等生活不能自理的受助人员实行亲情化服务,让爱心、细心、热心、真心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

  “感谢你们,让我们找到了失散多天的奶奶。”当天,在成年人救助区,来自安徽的王萍萍(化名)正在办理手续。

  王萍萍的奶奶,今年86岁,家住安徽定远岱山镇。本月14日,老人独自从滁州乘车到南京桥北。因年纪大了,神志不清,说不清楚要去的地址和联系人,流落到南京街头。后江北新区公安分局泰山新村派出所民警将其送到市救助管理站。经过该站工作人员多方联系,辗转找到到老人的家属。

  “这几天,家里感觉天快塌了。多亏了你们,马上带奶奶回家。”王萍萍一再说着感谢的话。

  这样的服务案例,在这里每天都在发生。

  据民政部门统计,早些年,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平均每年救助8000多人。这几年,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救助人数逐年下降。这两年,每年救助流浪乞讨困难群众4000人左右。截至目前,今年共救助了1382人次,其中18周岁以下流浪未成年人38人次,成年流浪乞讨人员1344人次,绝大多数能尽快找到回家信息及时返家。

  据了解,在今年的公众开放日,市民政局与市救助管理站签订了定点联系协议,旨在达到信息通报及时、舆情处置快速、疑难个案协调高效的目的。同时为了收集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今年南京市救助管理站还聘请了7名行风监督员,开放日当天举行了监督员聘书发放仪式。市救助管理站站领导班子围绕行风监督员职责,救助管理、寻亲服务等内容,与行风监督员进行座谈。座谈会上,行风监督员们积极发表感受和建议,就社会关注的与救助工作有关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实现了救助管理站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

  裴云峰表示,希望借助一年一度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让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家救助法规政策、救助原则、求助途径等知识,了解救助站日常的救助程序和服务方式,形成全社会参与救助的良好局面。

  何春兰柏彬彬马道军

  本版图片由南京市救助管理站提供

  南京市救助管理站简介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救助管理机构”,南京市救助管理站总占地面积98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有业务楼、救助楼、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设有救助人员床位550张,其中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床位150张,每年救助流浪乞讨困难群众4000人左右。现已形成以12个职能科室为核心的运作体系。

  凭借专业专心专注的服务精神与全面规范的服务理念,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多年来屡获殊荣:2013年、2014年连续2年被授予“江苏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被授予“南京市实施妇女儿童‘十件实事’先进集体”、2017年被授予“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3月先后被授予“五一巾帼标兵岗”、“南京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

标签:服务;救助管理站;南京市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