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去年才得过,前几天又中招了……”记者从南京各大医院儿科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手足口病一路走高。专家提醒,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预防的最好的办法是讲卫生,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为预防给孩子吃板蓝根的做法,专家表示根本没用。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周二晚上,32岁的孙女士女儿小囡囡(化名)突然发烧,由于温度不高,第二天就退烧了,所以没有耽误去上幼儿园,家人也没在意。可到了昨天,小朋友突然手脚出现了红疹,还发着低烧,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孙女士告诉记者,她带着女儿去就诊时,碰到了几位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都是3-5岁的小宝宝,手上、屁股上有红疹子,有的喉咙有红疹子。
“这段时间接诊的手足口病确实比前段时间多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边逊告诉记者,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儿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极个别重症患儿可致死。不过,随着学校晨检的重视,以及家长的警觉性提高,目前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病情都是轻症的,还没有发现往年的重症患儿。
今年以柯萨奇A16型为主
手足口病通常由两种肠道病毒引起(CoxA16、EV71病毒),除这两种外,还有数十种其他肠道病毒也能引起。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孙红敏医师介绍,监测发现,今年南京手足口病发病率从4月开始一路升高,其中主要由柯萨奇A16型为主。
孙医生介绍,手足口病在5-7月高发,预计今年会在6月份达到高峰。但是,相比2018年的手足口病“大年”,今年南京手足口病将是“小年”,市民不必太多惊慌。
孙医生提醒,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一般表现为发热,手心、脚心、臀部、肛周可出现丘疹和疱疹,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疱疹不痛不痒,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不过,手足口病会表现出“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且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因此,家长如果发现这些症状,要警惕手足口病的可能性。
两点提醒
游乐设施也是病菌传染源
采访中,一些家长疑惑地问医生:宝宝没有上幼儿园,也没有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怎么也会得手足口病?
对此,专家介绍,临床上,有一部分小朋友的手足口病可能就是通过一些公共设施传染的,比如商场门口、超市门口的婴幼儿摇摇车、社区里的一些公共设施如滑滑梯等。这些设施经常有小朋友在玩耍后,如果没有及时认真洗手,用手抓东西吃,或者直接吮吸手指,很容易中招。
为此,专家提醒家长,在外面游乐场游玩后,要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无特效药,别乱吃板蓝
“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有的家长一听说有手足口病了,就给孩子吃板蓝根,我们非常反对这一做法。”对于家长盲目预防疾病的做法,专家提出了批评。边主任提醒,服用板蓝根根本没有用。
孙红敏告诉记者,手足口病是一个“病从口入”的疾病,预防的关键是做好个人卫生。最好的预防办法是勤洗手,不仅仅是饭前便后,吃东西前要洗手,平时外出回来也要洗手。孙医生建议家长,平时要多查看孩子的手心、屁股、嘴巴等地方是否有红疹子。尽量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另外,一些幼托机构、儿童游乐场等地,也要注意平时的消毒。
延伸阅读
做好这几点,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如果患儿发生以下症状:一是昏睡,有的患儿会出现昏睡、嗜睡,精神萎靡不振;二是肌肉抖动,有的患儿还会抽搐、夜惊;三是持续呕吐;四是持续发烧;请立即送孩子到医院治疗
记者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