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劳动之光点亮人生
2019-05-03 06: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立民  
1
听新闻

  节日之所以令人期盼,是因为它记录了难忘的瞬间,串联起渐渐远去的历史,承载着无可替代的特殊意义。如同除夕守岁、端午食粽、中秋赏月一样,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央和地方都会表彰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崇尚劳动、致敬劳动者的方式欢庆节日。

  劳动是人类最古老、最日常的活动。古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吟唱了劳动的安适畅快和怡然自乐;“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描绘出劳动所造就的美好生活图景。今天,快递小哥风雨无阻奔波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90后新农民在稻花香里推进着“乡村振兴”,互联网“码农”们加班加点修改程序,思政课老师为传递信仰坚守三尺讲台……普通而平凡的劳动者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让人生更加充实,让生命更有价值。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劳动是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没有劳动,一切都无从谈起。因为劳动,我们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的历史,也因为劳动,我们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伴随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和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一些人的心态开始迷失,在他们眼里,物质财富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尺,“财务自由”成为所有目标中的“终极目标”。由此,拼爹拼房、不劳而获成了“荣光”,好逸恶劳、投机取巧就被视为“能干”。而对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劳动缺乏应有的推崇和尊重。

  鉴于此,我们必须坚守劳动的荣光、重申劳动的价值。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以劳动者为本,尊重劳动者的付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让劳动者“劳有所得,干有所值”。这样才能为公众传递一个鲜明的导向: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扎扎实实地创造财富、收获成功。如果没有眼前的“劳动”,哪有未来的“诗和远方”?

  同样需要看到的是,不同的时代,劳动有着不同的存在方式,劳动的载体、方式、内容等都在悄然变化,劳动者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今天,劳动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性、机械性工作,更意味着创新与创造,突破与变革。今天,我们要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更加呼唤智慧型、开拓型的新型劳动者。在这个以劳动为名的节日,我们不妨在喧嚣热闹的旅游、购物之余,静下心来,去追寻劳动的新价值、思考劳动的新意义。

标签:劳动;劳动者;五一国际劳动节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