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7日讯4月15日,江苏省政风热线曝光连云港市“1元消毒餐具”卫生问题。16日至17日,记者跟随省卫健委督办人员赴连云港进行调查。连云港市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行动,对三家涉事企业作出停业整顿处理,同时对全市范围的餐消企业展开拉网式排查。
16日,记者来到连云港市高新区绿新消毒餐具厂,三层楼的厂房大门紧闭,门上已贴了封条,工厂没有生产迹象。“我们对企业实施停水、停电等措施,责令停业,限期整改。”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张洪说。
两家赣榆区被曝光餐消企业也进入了停业整顿阶段。督办人员检查洗碗机流水线、高温消毒装置、检验程序等,并询问企业负责人日常运营、合作厂家资质等情况。
当天下午3点多,绿源消毒餐具厂地面刚刚洒水清扫,车间里弥漫着消毒液的味道。“停业两天了,流水线也被贴了封条。”餐具厂负责人王端喜说,现在每天打扫两遍厂区卫生,等待验收。
问题曝光以来,诚鑫餐具清洗服务部没了往日的嘈杂,这两天工人都没来上班。赣榆区卫生监督所开出意见书,要求“彻底清扫卫生”“粗洗区要有带盖的残渣盛放容器”“产品必须每批次检验合格出厂”等。“这次得好好改。”服务部负责人李青说,以前碗碟、筷勺混洗,现在打算上一台专门的筷勺清洗设备。
据了解,涉事企业需在硬件设施、卫生管理达到要求后,经由卫生、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验收后方可恢复生产。连云港市卫健委主任周伟说,对曝光的问题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并严格落实整改,同时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全市餐饮具消毒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摸底排查辖区内餐消毒服务单位底数,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坚决杜绝问题餐消企业餐具的使用。
作坊式经营难以为继
涉事企业并非第一次被查出问题,卫生情况、产品质量为何难以好转?
“我们也想改,但更新一条流水线就是几十万块,小本经营上不了这么贵的设备。”李青说,他们提供的餐具套装每件10元钱,内含18套“1元消毒餐具”。细算下来,每套利润1毛多钱。“每天洗2000多套餐具,供应周边镇上几十家小餐饮店,利润在200-300元。”考虑到租金便宜,李青一年多前把工厂从县城搬到位置较偏的赣马镇鱼落村。每天,她和丈夫上午送货,下午跟着工人一起洗碗。
然而,这种作坊式经营越来越难以为继。据了解,赣榆区有10家餐消企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却很激烈。为了吸引客户,低价是唯一办法。“价格战打得最厉害的时候,我们卖过一件7、8块钱。成本都不够,一年亏了10多万元。”当地一位从业人员坦言。王端喜说,他们的客户群主要是中低档饭店,餐具价格高了,就很可能流失客户。“周边地区1件餐具涨到14-15元,我们还维持10元价格不敢动。”
监管力度层层加码也让小餐消企业感到压力。污水处理纳入环保目录,从事餐消行业必须配备污水处理设备,入行门槛比以前高了不少。
恶性的低价竞争还带来生产质量跟不上、企业偷工减料等问题。小作坊以低价取胜,但企业普遍规模小,投入有限,合格也是一种低水平的“合格”。诚鑫餐具清洗服务部去年多次被查出问题。今年4月12日,他们还收到一张卫生监督意见书。
每个县区整合出1-2家规模企业
对于“小、散、乱”餐消企业,一罚再罚效果不明显,一关了之也不可取。
连云港市现有26家餐消企业,其中赣榆10家、东海8家。周伟说,将通过市场与监管等多重手段淘汰不合格、规模小的企业。同时加大整合力度,整合小企业形成规模企业,每个县区形成1-2家规模化、规范化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龙头企业。
在我省,餐消企业走行业整合道路的情况并不少见。南京多家企业联合起来,共用一条高标准的流水线上,分时段生产,确保产品质量。连云港同鑫餐具消毒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合并,将市区9家餐消小企业整合成1家日产5.5万套餐具的规模企业。目前,服务覆盖连云港1700多家餐饮店,并逐步向高端饭店“进军”。在这里,洗一套餐具要经过除渣、去油、浸泡、喷淋、120℃高温消毒、烘干、包装等多道工序,从头到尾需要20分钟。
常态化监管不可或缺。省卫生监督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吴涛说,要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督质量水平。比如信用管理和在线监督监测方式,用户扫一扫包装二维码就能知晓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车间安装摄像头,卫生监督员通过电子终端实时监控企业生产经营时的卫生状况,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的监管。
据了解,连云港市将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单位,卫生部门依法通报给市场监管部门。“已明确各镇卫生监督协管员每月对餐消企业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统一报给区卫健委,再交由相关职能部门处理。”赣榆区卫生监督所所长李常华说。
记者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