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两幅地图串起抗战史,一首老歌激发爱国情 —— 北小思政课引导学生探究历史
2019-03-27 08:53: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用时间轴,让孩子理清从虎门硝烟到抗战胜利这段历史;用两幅地图,引导孩子们探索日军侵华的路线和中国人民为了抵御侵略所作的奋起反抗……昨天上午,北京东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江苏省小学品德特级教师唐隽菁给五年级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历史中反思,激励他们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一上课,唐隽菁就在黑板上画了一条长长的时间轴,让同学们从1839年虎门销烟开始填充。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94年甲午战争”……孩子们从教材上、自己做的笔记中找到一个个重要事件,举手回答。两分钟之内,大家就把时间轴填充到了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

  “从1937年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那么日军侵华的路线是怎么样的,影响又是什么样的?”唐隽菁一边提问,一边展示了课本上的一幅1937年到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让孩子们从中寻找信息。

  “我发现,日军最开始占领的是我国东北三省。”“我发现日军占领的大多是沿海地区。”……“特别棒,大家观察都很仔细,那么谁能告诉我日军为什么先要占领东北地区呢?”

  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不一会,一名女生打破了沉寂:“我觉得原因就是日本离东北比较近。”

  “非常好,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再想想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唐隽菁见孩子们有些迟疑,便随口哼起了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知道了,因为东北物产丰富!”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说,“日军占领了东北,粮食、资源就不愁了!”

  唐隽菁点了点头,总结道:“这样看来,日军占领东北这招棋下得又准又狠。”“是呀!是呀!”孩子们频频点头。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中国人民又是怎么做的呢?唐隽菁展示了另一张地图。这幅图上标注着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等著名战役,其中重点让孩子们关注淞沪会战。

  “在这场战役之前,日本宣称3个月之内灭亡中国,可是在这场战役中,日军遭到顽强抵抗。淞沪会战虽然我们失败了,但粉碎了日军‘3个月拿下中国’的美梦,所以说意义非凡。”听着唐隽菁的解释,孩子们感慨万千。

  “我觉得虽然当时我们国家财力物力有限,但是人民抗日的决心是很强的。”学生徐沁冉说,“抗战时期,条件那么艰苦,中国人民还能坚持下来获得抗战的最终胜利,我们现在更应该发愤图强。”

  课堂上的学习在反思中结束,课后的探究也同时展开。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近代史,唐隽菁还推荐了课后阅读书籍,并建议同学们探访一些抗日英雄纪念馆。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特别是高年级的课程中包含了法治、地理、历史等各学科的内容,老师首先自己就要多学习多积累,才能做孩子们的引路人。比如今天的课程,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历史教育,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唐隽菁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要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老师,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用深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为社会聚集正能量,为学生指引前行方向。”

  本报记者 钱红艳

标签:政课;北小思;孩子;唐隽菁;日军;学生;历史;东北;中国;日本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