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新教授(右)和张级三老人。
近日,扬子晚报先后报道了南京六合区冶山街道东王社区义忠地长眠着70多位解放战争时期的无名烈士,以及九旬老兵张级三回忆东王庙激战和军旅生涯的故事。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南京大学教授曹建新致电本报,表示张老在山东负伤的那场战役,与同为老兵的父亲曾讲述的战斗经历极为相似。18日,在记者见证下,他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会面。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陈郁张可朱信智杨泽华新江北报记者杨跃邹铭东
父亲临终前的讲述和张级三老人描述的极为相似
3月18日下午,在张级三老人的寓所,曹建新教授和老人刚一见面,就攥紧了他的手,一边问候老人身体,一边迫不及待地拿出父亲年轻时的照片让他辨认。
“您描述的战斗应该叫南麻临朐战役,那场战役中,我父亲也负伤了。您说的部队番号正是我父亲所在的华东野战军七纵,你们认识吗?”曹建新介绍,父亲曹正鸿,生于1911年,是安徽金寨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先后历经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先后为战士、排长、连长、警卫营长等职务,1993年在南京去世。
曹正鸿去世前,曾留有一段录音,讲述自己的革命历程。当说到南麻临朐战役时,他回忆说,“我们纵队打的是阻击战,连续下了好几天大雨。可怜啊,在战壕里,我们的脚都被水泡烂了!”
而此前张级三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在讲述自己负伤的那场战斗也提到,“当时正值雨季,洪水滔天,弹药受潮,手榴弹拉不响!”
番号相同、同场战役中负伤……你父亲就是我战友!
听了曹建新的讲述,张级三立即确认了眼前这位就是当年战友的儿子:你父亲就是我战友!当年曹建新的父亲曹正鸿和张级三有3个“相同”:抗日战争时期,同在新四军二师五旅;解放战争时期,同在华东野战军七纵;同在1947年南麻临朐战役中负伤。张老是被流弹击中,而曹教授的父亲,则是在阵地上用望远镜观察敌人阵地,因为望远镜镜片反光暴露位置,突遭敌人机枪扫射,大腿中弹5颗。张老说,他和曹教授父亲年龄相差19岁,自己当时是七纵前身的二师五旅警卫连的一名战士,而曹正鸿当时为警卫营长。
据张老珍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描述:1947年南麻临朐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内线部队在转入战略进攻前夕,组织实施的攻坚战,但因主客观多种原因,未实现预定的战役目标。虽歼敌1.8万余人,但自身伤亡达2.1万人,成为一场惨烈的消耗战。
九旬老兵为本报题字,祝福更多烈士早日荣归故里
见到战友的后人,年逾九旬的张级三老人分外振奋,老人还特别为扬子晚报题写了“帮烈士回家”几个字,希望更多的为新中国献身的无名烈士能够早日确定身份,荣归故里。曹建新也表示,革命先辈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很多指战员在青春韶华之年,就付出了宝贵生命,后代绝不能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