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京市六合区冶山街道东王社区义忠地 埋葬着70多位解放战争时期的无名烈士
2019-03-08 09:3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郁 张可  
1
听新闻

  六合区当地的无名烈士墓。

  江苏省民政厅作为指导单位,扬子晚报策划组织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帮烈士回家”大型全媒体行动持续进行中。

  日前,在南京六合区大厂街道银行系统工作的马齐晔先生致电扬子晚报,称在其老家六合区冶山街道东王社区义忠地,目前埋葬着70多位解放战争时期的无名烈士。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陈郁 张可 新江北报记者 杨跃 邹铭东 刘惠鑫

  70余位战士牺牲!激战情景难以忘怀

  马齐晔介绍,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当时,东王长寿街(现东王老街)是共产党淮南路东根据地南大门,是新四军人员、物资的重要集散地。1946年7月中旬到7月底,国民政府派出国民军两大主力新五军、整编七十四师,以东王地区为中心,与新四军二师主力五旅、六旅、独立旅及部分地方部队展开惨烈搏杀,双方各陈兵二万余人。

  据马齐晔搜集的新四军二师六旅十七团副团长李士怀、政治处主任谢雪畴等人的回忆录记载,1946年7月21日,新四军主力在长寿街北马大庄、吴庄一带,阻击国民党张灵甫、邱清泉部,打响马大庄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牺牲了70余位战士。

  现年85岁,亲眼目睹当时战斗经过的当地老人杨森回忆,“当年我还是小孩,开战时躲在家里,看到四五个战士受伤被救下,一些老百姓自发帮忙转移伤员。”老人说,新四军撤离老街后,国民党在街上设碉堡炮台,强行拆老百姓家的门板做云梯,来供应阵地工事需要。

  马齐晔听父亲说,当时一家人躲在家里的床铺下,国民党士兵破门而入,朝里面开了枪,子弹差点打到他身上。混乱中,马齐晔的父亲还被国民党抓去做了挑夫,幸好留在东王埋伏的新四军开枪转移国民党的注意力,才使得他的父亲得以逃脱。

  “血染红了泥土!”百姓冒死掩埋战士遗体

  “当时这里就是战场,战士的血染红了泥土!”站在一片空旷的田野,马齐晔介绍说,他的爷爷奶奶参与掩埋了这些牺牲战士的遗体,“若当时被国民党发现,这可是要杀头的!”现在马家大庄、吴庄一带,就是70余位烈士最初的墓地所在。

  1953年,由于规划原因,加上东王老街群众对于烈士的感激怀念感情,当地政府将烈士的遗骸集中统一,迁到长寿街南义忠地,建成大的合葬墓。1978年、1980年又因规划需要,向东迁移200多米,也就是如今的义忠地烈士墓。

  “虽然三次移墓,墓地的位置改变了,但老百姓对革命烈士的情感从未改变。”东王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爱梅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周边的很多青年人都会来参观老街,去烈士墓扫墓,“革命烈士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大家都在怀念革命烈士。”

  希望给忠魂

  建烈士纪念馆

  马齐晔介绍,像他一样自发从事东王革命史资料收集工作的,目前共有10多人。通过咨询当地老人、战争亲历者、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资料、查阅地方志等多种途径,现已收集整理十多万字的文字素材,涉及当地红色历史、当地的革命名人事迹等内容。

  “马大庄阻击战中70多位烈士在我们这边牺牲,我们要为他们做点什么。”谈及收集整理革命史文字资料的初衷,马齐晔表示,要用文字形式为牺牲的烈士树一座丰碑,同时也为未来东王社区红色基地建设积累素材,教育后代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虽然收集了大量素材,但老街义忠地烈士墓埋葬的70多位烈士的名字实在难以考证了。”马齐晔分析说,因为马大庄阻击战发生突然,部队撤离太快,同时参战部队繁杂,现在无法弄清牺牲烈士所在的部队番号和姓名、籍贯等信息。

  “姓名考证难度太大,上级政府相关部门能否协助我们,提供军史等材料,找到当时的部队番号。”东王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爱梅表示,现在的合葬墓地过于简陋,呼吁上级部门在东王社区成立地方烈士纪念馆,收集老街的红色革命史,详细描述烈士的事迹,同时给每一位无名烈士单独立一个碑,使之成为地方红色教育的载体平台,让后辈们世代瞻仰,铭记历史。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