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格格实地探望孩子们。
孩子们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刘格格,1990年出生,河北献县人,10多年前离开家乡到天津打工,心却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连在了一起。她用6年时间,只身一人16次走进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山区学校,资助山区里的贫困孩子。
3月6日,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刘格格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她还通过一些好心人建立了一对一帮扶群,如今已帮助了97名贫困学生。
实习生 王雪纯 紫牛新闻记者 张斌 杨志敏 受访者供图
打工女孩扶贫助困,感人!
90后打工女孩因一则新闻萌发资助山区贫困孩子念头
“潘叔叔,钱送到了,刚好赶上孩子们吃饭了,你看是不是有点丰盛,这是我给盛的饭,还有馒头、粥,这些是我们老家的野菜。”视频中,一名年轻女子正在招呼小朋友们一起来吃饭,“赶紧吃饭,刘妍,捂着眼,对!”细心的她还让小朋友捂着眼睛,不要对着镜头。视频中的女子叫刘格格,她录制的这段视频是专门发给捐助人的,不仅是为了告诉他们善款已送到孩子们手里,更重要的是向他们展示孩子们目前的生活状态。
几经辗转,3月6日,紫牛新闻记者找到了刘格格,1990年出生的她已从事爱心资助6年了。更让紫牛新闻记者惊讶的是,只是普通打工者的刘格格已通过实地考察,帮忙牵线,让97名贫困孩子和城市里的好心人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
“可以说,是突然看到的一则新闻让我萌发了资助贫困孩子的念头。”刘格格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自己老家在河北沧州献县,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还有两个哥哥。10多年前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她就来到天津,在一家理发店里打工。2012年底,她偶然看到一则新闻,说是贵州一个地方有5名留守儿童不幸遇难,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她,于是决定亲自去那里看看,并准备给予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一次资助是送170多双鞋子,距离再远都要实地走访
“就在那年春节,想去贵州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于是我决定马上就走,看一看那里孩子的生活状态。”刘格格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毕竟是春节,她无法和父母直接说明,便说理发店要加班,来不及回家过年了。事实上,年三十,刘格格已悄悄坐上了赶往贵州贵阳的飞机了。聊到这里,刘格格笑着对紫牛新闻记者说,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飞机,其实心里还是挺慌的。“出发时,我提前了解了一下,毕节有个叫茶花村的地方,那儿有很多留守儿童”。
坐大巴、打出租车、再徒步,刘格格直奔目的地。几番周折后,刘格格也无法到达茶花村,最终只能来到一个已记不清名字的镇子上。不过,沿途这一路让她体会到了那里人生活的不易。
从贵州回来后,刘格格决定实施自己的资助计划。“我先在网上发帖,向网友询问各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刘格格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很多人会在她的帖子下留言,然后她就列个表出来,计划一一去现场看看。2013年3月初,刘格格在网上联系到了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双联小学的吴校长,她告诉吴校长,自己虽然只是个打工的,但也想为孩子们献出自己一份爱心,“吴校长特别好,他告诉我,孩子们很需要鞋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旧鞋就行了。”刘格格为吴校长的朴实而动容,“我还是在网上买了170多双鞋,大概几千块钱,快递过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吴校长发来了孩子们穿着新鞋的照片,我的眼泪瞬间就流出来了。”刘格格说,当时她就决定要去一趟学校,看一看那些孩子们。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吴校长把刘格格接到了学校,这一次她和孩子们相处了一个多星期,这段经历也让刘格格明白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也是值得的。
刘格格还向紫牛新闻记者说了一件她记忆深刻的事:大约三四年前,河北有一户人家,夫妻俩在腊月二十八出去送货,遭遇交通事故两人不幸身亡,留下5个孩子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核实完家庭情况后,我告诉他们,会帮孩子们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救助,直到他们大学毕业为止。”刘格格清楚地记得,当时她说完这句话,孩子爷爷立刻跪在了她的面前。刘格格手足无措,连忙拉着他起来,并告诉爷爷这个钱不是她的,而是好心人的帮助。
爷爷立刻说,这不只是给她跪的,也是给那些好心人跪的。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通过自己的寻找和网友们的推荐,从2013年到2019年,刘格格16次走进山区学校帮助贫困孩子,最远的地方是四川大凉山,不仅仅实地走访那里的学校,还到孩子们的家里。“我每次都会实地去看,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亲眼见到了,你才能确定这些地方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帮助,我们怎样去帮助。”
设定助学金帮扶标准,“一对一”帮扶97名孩子
慢慢地,很多人都知道刘格格为贫困山区孩子捐钱捐物的事情,有一些好心人加入其中。
“我专门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先把大家的善款都留着并登记,我实地探访,发现有需要帮助的孩子,就让好心人和孩子结成‘帮扶对子’。”刘格格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她还专门设定了助学金帮扶的标准,小学200元/月、初中300元/月、高中500元/月。刘格格说,当初设定这一标准时,也有好心人说可以捐助1000元/月,但是我和他们讲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情,像200元/月肯定是不够的,可捐钱是给孩子们一份希望,让孩子们觉得虽然生活不易,但还是会有好心人在关心他们,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助学金,刘格格几乎从来都没有给过钱,都是问清楚后,购买孩子所需要的物品并寄到当地。“每次我给助学金或者东西的时候,都会拍视频给捐款捐物的好心人,大家知道了自己的东西送到谁手里。”刘格格说,她专门有一个本子,里面是一张张表格,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受助人和捐助人的相关信息,还附上了收款和发放记录的表格,日期、金额甚至是经手人都罗列详细。据了解,这个一对一帮扶群,如今已帮助了97名贫困学生。像刘格格这样,6年里不断赶赴贫困山区捐款捐物,会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呢?“我现在还是单身,提前把家里打点好就行了,父母知道我捐钱帮助别人,并没有反对。”刘格格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工作还在继续,只要有时间就去看看那些孩子们,去年她还和一帮孩子在山区过年,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她就很满足了。
山区校长接受采访,感慨!
孩子和家长们都叫她“格格姐姐”
3月7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双联小学的吴校长(现已调任其他学校),电话那头的吴校长一听记者说出刘格格的名字,立刻热情地说:“她是个好人,我们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喊她‘格格姐姐’,大家都很喜欢她”。吴校长告诉紫牛新闻记者,2015年他就被调离了双联小学,现在贵州另外一所小学任职,刘格格对学校的帮助他始终难忘。
“记得是2013年,我们在网上发了一个求助帖,反映学校孩子的窘迫现状,希望能得到帮助。”吴校长说,后来刘格格打来了电话,并寄送过来175双新鞋子。吴校长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一个细节,孩子们拿到鞋子后非常开心,都立刻穿了起来,不过有一个孩子不愿意穿,这让他很奇怪。“后来我问了一下,这个孩子说舍不得穿,要留到六一儿童节,当时我鼻子一酸。”吴校长感慨地说,他把这一细节告诉了刘格格,没想到的是,等到六一儿童节时,刘格格居然专门从天津赶到了学校,并带来一堆毛绒玩具,当时孩子们都开心极了,抱着刘格格不肯松手。
“在我印象中,她来双联小学五六次了,不但和孩子们熟悉,连家长都认识她,大家都喊她‘格格姐姐’。”吴校长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换到新的学校后,依然和刘格格保持联系,而且她给他现在的学校帮助也很多。“大家互相信任,遇到需要帮助的孩子就提出来,格格姐姐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予以帮助,真的很感谢她!”
打工女孩刘格格获“沧州好人”称号
3月7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沧州献县文明办工作人员卢芳女士,她对刘格格连续6年赶赴贵州、云南等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卢女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2018年底,刘格格获得了“沧州好人”的称号,“她的收入也不是特别高,几乎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用来资助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这样的无私奉献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