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万州“熊德春”失踪21年变成房县“朱德善”“找到爸妈很开心,但我还想跟朱新回去”
2019-03-01 07:2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晓映  
1
听新闻
 
大侠和爸爸拥抱。 启东日报启东广电供图
 
朱新(右一)和大侠(右二)一家人在一起。 启东日报启东广电供图

  2月27日上午,天气阴沉,飘着小雨,从重庆万州出发,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又步行数十分钟,大侠终于抵达自己真正的家——熊家镇腊烛村。

  此前一天下午,大侠在养护他13年的恩人朱新以及公安等部门人员的陪伴下,行车近9个小时,从湖北房县而来。

  村里拉起了欢迎回家的横幅,横幅上,大侠的名字叫“熊德春”。伴随着一路鞭炮声,乡亲们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哥哥熊德富在村口迎接弟弟,给弟弟披上了一件新买的红色羽绒服。大侠笑得跟孩子一样,腼腆地喊“爸爸、哥哥”。

  重逢短暂。27日午后,大侠还是决定跟朱新回房县。

  出村的路崎岖。21年前的腊月里,熊德春从这里出门打工,从此迷失。这一回,他跟着朱新从这里再走出去,心明眼亮。熊德春冲着家人挥了挥手,踏上了旅途,回房县去做崭新的“朱德善”。

  流浪汉“大侠”

  朱新第一次看见大侠时,他正在垃圾堆里找吃的。朱新记得,那是2006年初。

  因为他高高瘦瘦,顶着乱糟糟的长发,朱新便随口喊他“大侠”,没想到一喊就是13年。

  朱新今年51岁,江苏启东人。启东是远近闻名的电动工具之乡,每年数万人从启东奔赴全国各地从事电动工具销售生意。朱新,便是这群生意人中的一员。

  2000年,朱新带着妻子来到湖北十堰房县,在当地买了一间70平方米的销售门店,自主经营建筑电动机械销售。

  2006年初的一天,在朱新门店附近的一个巷子里,来了一名流浪汉,看起来年纪不大,却目光呆滞,身上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朱新留了心,他发现一连几天,这名流浪汉到垃圾堆上翻捡食物。

  朱新动了恻隐之心,“真是一个可怜人。我平时经常出去吃饭,很多饭菜吃不完就浪费了,如果将这些剩饭菜打包回来,还能让他有个饱饭吃。”

  于是,只要朱新出去应酬,回来总会打包些食物,挂在附近一棵树上,这名流浪汉心照不宣地去取。

  而让朱新真正下决心收留这名流浪汉,是在2006年7月。

  “一天早上,我打开店门,发现门口干干净净。”他感到奇怪,自己还没有打扫,地上怎么会如此干净呢?连续几天都是如此。朱新特意早起,发现原来是大侠每天早上在默默地帮他清扫店前的路面,“他懂得感恩,我觉得这个人不错。”

  朱新特意找到大侠,问他:“你愿意跟我干活吗?”他点点头表示愿意。第二天,朱新就在自己店铺后面的仓库里给他腾出了位置,“大侠”从此就在店里安家了。

  可能是脑部曾经受过损伤,大侠并不清楚自己叫什么名字,是怎么到的房县,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人,只记得自己现在大概30岁。

  一个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江苏老板,突然收留了一个来路不明的流浪汉,周围邻居觉得不可思议,一时间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来到朱新店里看热闹。但时间长了,邻居们发现朱新对大侠的确视如家人。

  虽然流浪在外,但大侠身体健朗,干起活来也十分卖力。朱新便安排他在店里打打杂。朱新妻子负责照顾家人的起居,一日三餐炒些家常菜,每天喊上大侠一块吃。

  在70平方米的店铺里,大侠每天帮忙整理箱子、修理小物什,见到朱新搬重机械,他常常会主动上去搭把手。有时候朱新在外忙着跑单子,客人来店里买东西,大侠也帮着收账理账。朱新说,大侠不善言辞,但做事很认真。“仓库里有多少货,哪些货物放在什么位置,我自己都记不太清楚,他却记得清清楚楚。”

  有时候朱新回江苏老家过年,还不忘帮大侠准备好年货,并放心地将店里钥匙交给他保管。今年过年,朱新没回启东,和家人在房县团聚,带着大侠一起吃了团圆饭。朱新说,大侠性格老实木讷,一般和家里人比较亲热。平时工作忙,一家人出去旅游的时候,也带着大侠去过襄阳、竹山等地。

  在朱新的帮助下,大侠适应了一家人的生活节奏。每天看着大侠在店里帮忙,踏踏实实生活,朱新却从未听他回忆起自己的身份和家乡。

  “我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说不定哪天就回江苏老家了,那他后半生怎么办呢?”这些问题一直悬在朱新心头挥之不去。

  朱新和妻子商量着从积蓄里抽出一部分钱存起来,将来留给大侠。于是,2016年开始,朱新以自己的名义在银行里每年存一万块,目前,账户上已经存了4万块。

  除此之外,心思缜密的朱新想给大侠买一份养老保险。“如果给他买了保险,等他老了以后还有点钱拿,维持生活没问题。但是他没有户口,买不成保险。”

  房县新市民“朱德善”

  2018年底,朱新带着大侠到房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向民警递上了一份求助申请,希望给大侠上个户口。

  空口无凭给一个成年人上新户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尽快解决大侠的户口问题,房县公安局民警先后多次深入社区村组,为落户搜集补充材料,并积极与宜昌、襄阳、重庆等警方进行联系、核实。但时过境迁,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到哪里核实他的身份?对方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会不会已经在别处落了户?考虑到当事人的情况,为避免出现双重户籍和犯罪人员利用流浪乞讨身份逃避法律制裁的情况,房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户籍民警经多种渠道进行核实、取证,确保大侠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确认没有任何疑点后,上报县公安局户政科审核批准。

  大侠没有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所以,他就跟了朱新的姓,取名德善。“因为他善,懂得感恩。”朱新说。

  元宵节前一天,大侠拿到了身份证!朱新开心,可以给朱德善买保险、为他办理社保、医保了。“这样,他老了生活也有着落了。”

  办户口,让这一传奇故事浮出水面,传播开来。

  朱新故乡启东也有一位高人,启东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俞海忠,人称“寻亲达人”。俞海忠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的同时,马上和杭州、宿迁等地的民警一起,通过“启东警务协作平台”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最终比对发现,重庆万州一名熊姓男子和“大侠”相似度极高。

  于是,重庆、湖北两地警方分别对朱德善和疑似亲属采血。

  2月26日上午10点30分,大侠和重庆男子熊某的DNA比对成功,他的身世之谜终于揭开,大侠是重庆万州人,父母健在。俞海忠说,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和现场走访鉴定出,流浪汉大侠就是熊家小儿子。

  面对网上调出来的自己的年轻身份照,大侠憨笑着说,有八分像。问他想家吗?他沉默了很久,说不想。记者与他沟通发现,大侠对家乡、亲人几乎没有印象了。在遇到朱新前的8年,他是怎么生活的,也许永远是个谜。问他要回家吗?他想想说,可以回家看看,还要回来:“我在这里蛮好嘛。”

  朱新也说,尊重大侠的想法和选择,不管将来他是回到故乡亲人身边,还是继续留在房县,都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生活有依靠。

  26日下午2点半,大侠在朱新的陪伴下,踏上了归家路。细心的朱新怀着不舍的心情,帮大侠备好了给家人的礼物。临行时,大侠对朱新的妻子轻声说了句:“我们去去就回来,你要注意身体。”

  本是万州“熊德春”

  从房县到万州,车行9小时,大侠花了21年。

  进熊家村的山路,崎岖难行,红色的鞭炮在山野草地间炸得热闹。虽然大侠似乎对这里已经没什么印象,但是他还是很开心。一位大伯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小时候我还见过你呢!”

  大侠把从湖北房县带来的特产递到父母手里,朱新掏出2000元钱,塞给大侠的母亲,说:“大侠是去是留,我都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大侠向父亲熊道德深深地鞠了一躬,哥哥熊德富搂着弟弟的肩膀,眼圈红了。今年73岁的熊道德告诉记者,儿子出生于1977年,已经失踪21年了,他去宜昌、当阳等地打工,有一年腊月之后再也没回来过。他们连续多年前往万州(原万县)、宜昌、当阳等地寻找,始终没有结果。当地交通极为不便,需要走3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万州,“每次都是五六个亲人一起出门找,连续找了几年没有结果,我们认为他遇害了。”熊道德说。

  儿子失踪给母亲沉重打击,终日以泪洗面,一年后,精神失常。如今,儿子站在面前,母亲却面无表情,儿子也无太多亲近,着实令人唏嘘。

  熊家妈妈在山村独自生活,而熊道德在大儿子家住着,大儿子和妻子育有两个孩子,平时靠打零工为生,家庭条件较为拮据。

  “我真的太激动了,根本想不到会有今天,我们都以为他已经不在了。”哥哥熊德富说,“我们终究是一家人,我尊重他的选择,如果他来我们这里生活的话,可能会不习惯。如果他想和朱新大哥一起生活,我也祝福他们。”

  熊道德说,孩子还活着,不管在这里,还是在房县,只要他活得好就行。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其实不想把他留在身边,我年纪大了,养活不了他。当然最终还是看他自己的意愿。”

  乡亲指着横幅上“熊德春”三个字问大侠是否认识自己的名字,大侠说:“我只认识‘德’字,跟我朱德善的‘德’字一样。”

  乡亲们都很关心大侠会如何选择,到底是留在父母身边,还是继续跟朱新生活在一起。大侠依然用他小小的声音说:“找到爸爸妈妈很开心,我还想回房县跟朱新在一起。”

  27日中午,经过认真考虑后,大侠还是决定跟朱新回房县。临走时,大侠掏出手机,跟哥哥互留了联系方式。

  在崎岖的山路上,大侠冲着家人挥了挥手,跟着朱新踏上了回房县的旅途。

  从此,他只是房县“朱德善”,“熊德春”的万州户口将被注销。

  启东日报启东广电全媒体记者

  朱雨杭 袁 竞 陈凯华 陈俊华 王 凯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晓映

标签:大侠;启东;广电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