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今日谈
扬子晚报评论员 龚大中
中国江苏网讯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今年是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也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闭关”大修两年多的大桥,今天重新通车。前几天是重新通车前的公众开放日,大桥上水泄不通的人流证明着南京人乃至全国人民对大桥的深厚感情。从1968到1978再到2018,这种感情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在支撑?
1968年,在方方面面都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完全靠自己,建起了第一座跨江大桥。这在当时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惊艳世界的成就。直到今天,当我们在档案中读到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大桥人物、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大桥故事时,都能感觉到骨子里那股压抑不住的豪情。
有一种自强不息,叫“大桥”。
当年条件之艰难,恐怕今人难以想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这样的奇迹之桥。
有一种不畏艰险,叫“大桥”。
在长江上自己建第一座大桥,做前人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前路漫漫,困难重重。当年的建设者不畏艰险,知难而上,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现实。
有一种无私奉献,叫“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已经通车半个世纪,并且还将继续造福人间。这其中,凝聚着多少大桥人的无私奉献。为了建设大桥,为了守护大桥,多少人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有一种自主创新,叫“大桥”。
看着浩浩长江之上气势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很难想象,这是在半个世纪之前建成的。半个世纪前,想想那时的科技水平和物质条件,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要建造这样一座高难度的大桥,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位大桥人自豪地说,当年他曾接待过2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参观南京长江大桥,无论是哪国来宾,只要看到南京长江大桥,无不发出声声惊叹和赞叹!
有一种守望坚持,叫“大桥”。
有人建设大桥,付出无数心血;有人守护大桥,守护了一辈子。如果没有坚持,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大桥就难以建成,更难以延年益寿。
……
南京长江大桥,早已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桥了,她已跨越时空,成为南京乃至中国的一座精神地标!而其中的“自强不息”“不畏艰险”“奉献”“创新”“坚持”“拼搏” ……凝聚升华成一种“大桥精神”。
大桥通车10年后,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局势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这场史诗巨变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接过了大桥的精神接力棒,用更大的魄力,成就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从大桥通车到改革开放,这种精神力一脉相承,支撑着中国人的脊梁。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要牢记使命,不辱使命,完成使命,“跑出好成绩”,干出好业绩!
南京长江大桥,是催人奋进、永远鸣响的号角,激励国人不断进取,去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今天,是一个新起点,大桥“再出发”,我们也要“再出发”,把这股一脉相承的精神力融入到接力棒中一代代传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特别提醒:南京长江大桥今日重新通车,交汇点APP、扬眼APP将同步现场直播通车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