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曾鹏:环保意识变了,从环保人的事变成每个人的事
2018-12-24 09:09: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讲述人:江宁区谷里街道环保所所长 曾鹏

  我是1995年开始接触环保工作的,那时在林业站,做了10年的林业环保工作。2005年在街道工业园区负责环保工作,2008年来到街道环保所。20多年下来,我最大的感触是,环境变好了,人们的环保理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早些年开展环保工作,查出破坏环境的行为就处罚当事人,当时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多的是“不敢”。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对环保的关注度提升,环保从环保人的事变成了每个人的事,人们的环保意识从“不敢”变成了“不能”,从与我无关变成了与我有关。

  去年6月,谷里街道周村社区作为全市试点,启动了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选取周村作为试点村,是因为这里有南京市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世凹桃源,社区农家乐餐厅较多,每天除了产生生活垃圾,还会有不少餐厨垃圾。

  在农村,村民之前几十年的老习惯是所有垃圾一股脑儿扔进垃圾池,有时候点把火烧掉。经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露天垃圾池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垃圾投放点,每天会有垃圾收运车进村,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从改变扔垃圾的习惯开始,村民们的环保理念发生了转变。

  垃圾分类的实施,让村民们的环保理念有了进一步提升。试点工作准备阶段,我们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给村民做宣传。那时候正好是黄梅天,天气又热又闷,大家工作非常辛苦,但比起身体劳累,更难的是让村民们明白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我们把垃圾桶送到了家家户户门口,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投放用途,发放了宣传册,召集村民举办环保讲堂,开展小手拉大手宣传活动,尽可能地让大家掌握更多环保常识。

  试想一下,原本一户村民家,剩菜剩饭、废纸、废品都是装进一个垃圾袋里,实行垃圾分类后,餐厨垃圾要和其他垃圾分开,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要分开。对于农家乐餐厅来说,以前客人离开后,服务员把一次性桌布一掀,连着桌上的垃圾一起“打包”就行,现在剩菜剩饭要进专门的垃圾桶,餐巾纸、瓶盖、包装盒等要扔到另外的垃圾桶,这无疑给餐厅增加了工作量。村民配合度不高,我们就一遍一遍上门宣传,还用积分奖励机制激励村民参与,那一个多月,我们磨破了嘴皮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村社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非常成功,实现了厨余垃圾不出村,在社区的厨余垃圾处理站就地加工成有机肥料,其余垃圾每天早晚两次专人清运。去年9月,全市的农村垃圾分类现场会在谷里召开,周村经验在全市推广。

  当然,这件事做成功的背后,更让我觉得欣慰的是村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现在游客走进世凹桃源,村里的柏油马路干干净净,村民房前屋后可以说看不到随手丢弃的垃圾,村环境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也更加体面。前不久我去社区一个老党员家里回访,他打开家门口的垃圾桶给我看,垃圾分类摆放,清清爽爽。他当时这样说:“我活了70多年,前70年不懂环保,现在我可以不吹牛地说,我算半个专家。”

  本报记者 江瑜整理

标签:垃圾;环保;村民;工作;意识;分类;每个;社区;周村;谷里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