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我们来了!”为祝贺焕然一新的南京长江大桥年底恢复通车,更为欢庆大桥50岁生辰,昨天,2500名跑友用一场迷你马拉松见证南京长江大桥新生!“见证新生”南京马拉松长江大桥50周年纪念跑在南京长江大桥南引桥鸣枪开跑。本次活动由南京马拉松组委会、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新华日报社南京分社、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南京市分公司承办,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为本次活动官方指定保险供应商。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季宇轩 杨彦 于丹丹 文 范晓林 余萍 宋峤 刘浏 俞杰 摄
大修之后
南京长江大桥充满新生的魅力
2016年10月28日夜,历经48载沧桑的南京长江大桥封桥修复,牵动了无数南京市民的心。这也是南京长江大桥自1968年建成通车以来第一次全封闭大修。今年12月底,历经27个月封闭维修的南京长江大桥将全面恢复通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此次“见证新生”南京马拉松长江大桥50周年纪念跑从大桥南引桥起跑,经大桥南桥头堡至北桥头堡折返后回到南桥头堡为终点,全程6.8公里,呼应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通车,意义非凡。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劲松,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南京市政府副市长胡万进,南京市政府副市长、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建友,南京市政府副市长邢正军,省体育局副局长王志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马小群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在致辞中说,1968年12月29日,全线贯通的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塔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大桥建成通车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桥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南京的城市名片和世代南京人民的共同记忆。当天在这里举行大桥通车50周年纪念跑活动,不仅要唤起广大市民尤其是跑友们对南京长江大桥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连接,更是要感召时代精神,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桥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结合起来转化为建设世界体育名城、推动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的强大动力。
昨天上午7点30分,大桥纪念跑开始检录。此时户外气温只有4摄氏度,江风习习,让人更觉寒冷。但是所有人感受到的更多是兴奋和激动。当登上修缮一新的大桥,大家无不惊叹,50周岁的南京长江大桥处处散发着新生的魅力!
飞跨的桥身,矗立的群雕,典雅的花灯,无不透着一股坚固持久的自信美丽。站在桥面上,焕然一新的大桥带给南京市民的,却是扑面而来的亲切感。299组玉兰花灯,正桥栏杆上的202块浮雕,桥头堡上的三面红旗,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仍然是小学课本中描绘的那幅画面。因为,大桥虽然进行了“刮骨疗毒”,其文保部分却做到了“修旧如旧”。
这些跑友和大桥有特殊的缘分
1968年生,我们和大桥是“同龄人”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此次纪念跑总规模约2500人,其中公开招募跑友1968名,还特别邀请1968年出生的跑友50名。其中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沙桐(左)作为大桥的“同龄人”,也参加了此次纪念跑。沙桐说,小时候的铁皮文具盒上“南京长江大桥”的图案,至今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昨天他才是第一次真正走上南京长江大桥。“跑步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安静地思考的过程,用脚步来丈量、来感受大桥这50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非常有意义。”沙桐笑着说,作为一个北方人,他可没想到南方会这么湿冷!
同是大桥同龄人,绿柳居直营连锁公司总经理徐枫是个“老南京”,“我从小生活在建宁路,离长江大桥很近。1988年刚参加工作就通过层层筛选,进入当时的大桥饭店。当时家里人都觉得我这份工作很不错,而且离家还近!”徐枫告诉记者,大桥饭店作为南京长江大桥的配套建筑,1978年正式对外营业,当年可是南京地标性的建筑,是南京的“第一高楼”。徐枫颇为自豪地说,她在大桥饭店一干就是整整二十年,从普通服务人员一步步走到饭店的管理岗位,直到2008年,才到了同属古南都集团的绿柳居工作。此次参加大桥纪念跑,对她而言意义非同一般。
“我的生日是1968年12月17日”,和大桥生日就相差一天,有缘分吧!”来自扬州的马拉松爱好者华劲松告诉记者,他十几岁时花了两天时间,偷偷骑着“二八自行车”从扬州到南京来玩,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时,大桥的宏伟让他惊叹不已。
据记者在现场观察,第一个跑过终点线的大桥同龄人是邸照兵。他看了一下手机,成绩为33分41秒。邸先生告诉记者,他来自连云港,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我对大桥有特别的感情,不仅仅是我们同岁。”邸先生称,大桥是南京乃至江苏的象征,也是自己年轻时候工作和学习过的地方。“一边跑步,一边看风景,一边回忆青春,很有意义!”
大桥的建设者,我们不会忘记
在人群当中,满头白发的王庆云奶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她身披一条丝巾,寒风中显得温暖有活力。王奶奶告诉记者,她出生于1943年,和丈夫的相识就是大桥“牵的线”。“我算是‘嫁’到大桥的,老伴当年是大桥二处的,也是大桥的建设者。我们一直住在桥底下的宝象花园。”王奶奶还说,她的大儿子就是1968年出生的,是大桥的同龄人。王奶奶不仅轻松完成了全程,到终点时还是神采奕奕。她告诉记者,她一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还参加了一个跑步团。这次大桥纪念跑活动,也是团里的朋友告诉她的,还帮她报了名。
在跑步的人群中,有位老人一直高举一幅画跑完全程。老人名叫王鹤峰,他告诉记者,画上的几位都是我国桥梁界的泰斗,而他本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王同熙先生的孙子。“我们家四代人都投身桥梁建设,对大桥有深厚的感情,我以前天天经过大桥。”王鹤峰说,当天得知自己被选上参加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跑步活动,特地赶做了这幅画,想让所有人知道,“这些为祖国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桥梁专家,我们不会忘记他们。”
这些跑友实力很强
“这次我希望跑最后一个,慢慢感受大桥”
虽然是迷你马拉松,跑友当中也不乏一些实力很强的“精英跑友”,可是有人的愿望却是“我希望跑最后一个”。王晓强,在跑友群里,他有个更知名的昵称“秒速5厘米”,他跑步的速度当然比秒速5厘米快得多,“全马”全程42.195公里,他的最好成绩是2小时49分。“全马”能跑进3小时的“精英跑友”南京也就100多位,他便是其中之一,他还担任过20多场官方马拉松的领跑员。“现在我每年要跑上七八场全程马拉松,大大小小马拉松的奖牌,家里存了有150多块。”王晓强告诉记者,这些奖牌和参赛服一起,见证了他从2007年开始的“跑马”的经历。
“以南京为纸、双脚为笔,用GPS作画。”王晓强的2018年跑步计划,有民国风、有现代化,途经的是南京发展历程,满满的都是一个跑友的仪式感。大桥纪念跑不在计划之内,却是他非常重要的一站,“南京人嘛,对大桥感情都很深厚!”
作为跑步达人,这次的大桥纪念跑王晓强并不打算跑得很快,“我希望我可以跑最后一个,重要的是过程,我希望可以慢慢感受它。”
第一个完成全程的,是“00后”
上午9点23分,第一个冲过终点的跑友就诞生了。他叫李时荣,今年刚满18岁,是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他并不是专业远动员,跑步是他的业余爱好。他说,此前他参加过数个半马比赛,此前也积累了一些跑马的经验,虽然江风和上下坡度对他来说有一些影响,但是这个成绩他已经很满意了。作为“00后”的南京孩子,他对长江大桥的印象除了书本,就是10岁时父亲带他上来走过一次。“女子组”的第一位撞线的跑友叫袁庭芳,是名“80后”,31分30秒完成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