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守夜,持续12小时13分的阅读
2018-12-13 07:1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学生们在拉贝先生雕像前摆蜡烛记录守夜时间。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向学生们宣讲。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外孙女夏媛讲述外婆往事。 胡 潇摄

  中国江苏网讯 12日晚7点,国家公祭日前夜,一场以“铭记历史 守护和平”为主题的“和平之夜”阅读接力活动在南京拉贝故居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亲属、南京保卫战老兵亲属、国家公祭鼎设计者、历史学者、外国友人等12位各界代表,与81位大学生一道,接力阅读12小时13分钟,从夜晚到天亮,从黑暗到光明,守和平的一夜,缅怀历史上黑暗的一页。此次活动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同举办。

  81年前的12月12日,南京正处于历史浩劫的前夜。学生和特邀嘉宾相聚在曾经庇护难民、见证苦难的拉贝故居,开始接力诵读。首位嘉宾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外孙女夏媛,她以《我的外婆》为题,讲述81年前的12月13日上午,一家九口被日军杀死7人,瞬间家破人亡的往事。

  在夏媛之后,学生们轮流上台,接力阅读《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那时候,没有一家不死人的》《叔叔死了,眼睛还睁着》《生离死别》《大哥的遇害,是全家人永远的痛》……

  “12月13日已经成为30万遇难同胞的祭日,我们中国人都有祭奠亲人的风俗,但是这些遇难同胞大部分没有亲人祭奠。”学生指导老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卓然说,大学生志愿者们用他们年轻的声音为死难者守夜致哀,以这种仪式感铭记历史。

  冬夜的南京,室内暖意融融,室外寒风凛冽。每隔1小时,志愿者们就在院中的拉贝雕像前,用蜡烛摆出时间图案与“和平”二字。81年前那一夜,流逝的每分每秒,都有众多无辜同胞死于屠刀下。

  让新一代了解历史、不忘过去,是许多嘉宾们受邀前来的共同原因。当晚9点,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向学生们讲述他寻找日军在南京“慰安所”旧址的故事。“今天我想把这段历史真实地告诉年轻人,特别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这种悲惨的历史要让年轻人知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

  “平时父亲不大愿意讲这件事,每次回忆都觉得是一种疼痛和折磨,日本兵太残忍了。”说完这句话,南京保卫战老兵李高山之子李真铭长时间沉默,“父亲多次说,要好好活着,要向世人证实日军残暴,要为死去的30万同胞作证。”可惜的是,今年2月25日,李高山过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希望我们同学牢记这段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

  这是为和平守夜。候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人员刘红艳在馆工作33年,常给青少年讲述这段历史。她常问孩子们:“你们要是生在那个时候能怎么办?恐怕没什么办法,这就可以看出和平太重要了。和平是什么?和平就是没有枪声、和平就是可以安稳睡觉。”

  时光流逝,从黑暗到光明,阅读接力在13日7点13分结束,81位大学生将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升旗降旗仪式。在阅读中,学生们感悟历史,迎来象征重生和希望的第一缕阳光。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金融专业学生汪梦雅说:“我们从夜晚一直守到天明,终于天亮了,但81年前很多人没有等到下一次天亮。这会让我们感到:和平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珍贵的。”

  记者 方思伟 陈月飞

标签:历史;和平;学生;小时;南京大屠杀;拉贝;13分;12;阅读;日军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