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盐城旅游:让生态红利福泽全域
2018-11-23 07: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2017年,盐城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933.29万人次,同比增长13.73%;实现旅游总收入320.07亿元,同比增长17.9%,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3年均列全省第一。

  继2016年大丰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后,东台市、盐都区又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

  数字的跃升、名录的扩容,折射的是盐城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现状。

  生态资源,要成为全域旅游新优势

  盐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独特,主要以“四色文化”为代表,分别是白色海盐文化、绿色湿地生态文化、红色铁军文化和蓝色海洋文化,其中又以绿色湿地生态文化最具特色。

  生态资源独具特色。盐城拥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好的海岸型湿地;西部有大纵湖、九龙口等近百平方公里的湖泊湿地,此外沿海还有4个国有林场近10万亩森林。

  湿地面积居全省首位。全市现有湿地面积80.78万公顷,分别占市域面积50%和全省湿地面积的23%,其中自然湿地51.45万公顷,分别占市域面积和全省自然湿地面积的33%和70%。

  湿地申遗在世界知名。沿海滩涂建有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被列入我国第二批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盐城黄海湿地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盐城的其它三色文化也颇具内涵。建有以中国海盐博物馆为标志的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盐城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盐阜地区生活战斗过。此外,盐城还有淮剧、杂技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云梯关”遗址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关,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传奇故事也发生在这里,等等。

  近年来,盐城坚持“有力保护、有效利用”,以生态旅游为重点,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推动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2017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933.29万人次,同比增长13.73%;实现旅游总收入320.07亿元,同比增长17.9%,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3年均列全省第一。

  “十二五”期间,全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均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年增长率分别为15.39%和17.51%。4A级以上景区数量增长了3倍,中华麋鹿园在苏北率先创成国家5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数量达到17家,由全省第十二位跃升至第五位;省级旅游度假区数量达到6家,迈入苏北第一位;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数量全省第二、江北第一,乡村旅游发展位居全省前列。继2016年大丰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后,东台市、盐都区又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此外,盐城还先后荣获“最美中国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等称号,旅游配套功能不断完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

  四大秉持,凸显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

  盐城旅游秉持全域一盘棋发展思路。

  做好顶层设计。高起点编制了“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对全域旅游发展进行谋篇布局,着力打造中华麋鹿园、荷兰花海、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大纵湖、大洋湾、东台西溪“六大极品景区”,建设丹顶鹤、九龙口、金沙湖、日月岛等“十大精品景区”,培育荷兰花海、丹顶鹤、麋鹿、千鹤湾等“十个旅游风情小镇”,发展盐都、亭湖、大丰、东台、射阳、建湖等“6个乡村旅游集聚区”。

  形成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旅游工作,在全市广大干群中形成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共识,调整成立了市旅委会,制度化开展旅委会工作,印发《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在全市综合考核体系中设立旅游发展工作单项奖。

  注重共建共享。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建设理念下的富民工程实施,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旅游风情小镇、民宿集聚区。大丰荷兰花海风情小镇、亭湖千鹤湾温泉旅游风情小镇、盐都大纵湖湖荡风情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名单。乡村旅游发展形成标准化的乡村酒店模式、趣味化的休闲聚落模式、主题化的文化民宿模式、创意化的特色村落模式等4大发展模式,让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红利。

  秉持系统化发展思维。盐城地域面积全省第二,国家4A级景区数量全省第五,地域广阔、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了游短旅长的现实矛盾。盐城旅游部门坚持系统化发展思维,避免了重复开发和无效利用。

  注重生态保护。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为把盐城珍禽保护区建成丹顶鹤越冬栖息的理想“天堂”,全市多次扩大保护区核心区的范围——由建区初期的26.3万亩,扩大到现在的33.89万亩,并加大了珍禽保护工作力度。丹顶鹤从建区时的220只左右到近几年基本稳定在600只左右,占中国越冬种群的80%以上;鸟类种类逐年增多,从建区时的265种到现在396种,每年大约有近300万只候鸟栖息在保护区内。麋鹿保护区由1986年引进的39头发展到今年的4101头。

  推进资源整合。立足“水、绿”特色定位,先后打造了“鹤鹿故乡” “湖荡湿地”“生态画廊”等8条精品线路产品,以旅游线路的串联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进漫游”。通过精品线路规划建设,也实现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查漏补缺”。盐城荣获“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承担了省级课题《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服务规范》编制任务,填补了省内乃至全国的空白。大丰设立全国首个“全域旅游诉调中心”。盐都仰徐乡村旅游创客基地荣获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围绕长三角客源市场、我国港台地区及韩国入境市场和本地游市场,大力实施了“媒体宣传、市场推介、网络营销和节庆活动”四位一体的促销战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朝闻天下》和《新闻三十分》栏目播出盐城城市宣传片,设立了盐城旅游上海、南京推广中心和中国台湾以及韩国资讯中心。旅游微电影《盐城之恋》成功入选全国TOP10,生态盐城三日游精品线路荣获2015中国旅游风云榜精品线路TOP10。

  秉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为了补齐资源开发滞后短板,盐城旅游部门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有针对性的进行招商选商工作、引导项目资金多元投入。

  大力开展旅游招商。每年围绕日韩客户群和长三角客户群,到日韩、我国港澳、广州等地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仅2018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暨第十届海盐文化节上,盐城就集中签约了14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额达83.42亿元,其中超过10亿元以上投资额的项目就有4个,超过5亿元以上投资额的项目有8个。9月份在盐城旅游(上海)推介会上集中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额达151亿元。

  持续扩大旅游投入。充分发挥旅游业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把财政性资金更多放在旅游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服务以及撬动社会资源上,鼓励社会资本以PPP模式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建设,盘活沉睡的优质资源,寻找和吸引战略伙伴进入盐城旅游业,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格局。

  加快推进融合发展。通过融合手段推进旅游业态创新。加强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健康和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全市现有工业旅游点4家,省自驾游基地3家,省廉政文化线路2条。东台西溪通过“旅游+”影视产业发展,全年实现营收16.69亿元,纳税1.5亿元。

  秉持市场化发展导向。立足游客及产业发展需求,通过配齐配足市场要素资源,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努力为全域旅游布局管理创造新优势。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与车行天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借助“畅游盐城”建设、专业大数据平台、智能制造信息化平台等,大力发展智能导游、智能景区、电子商务等多方面应用,e驾游成功上线,实现了一部手机游盐城,促进旅游行业运行服务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旅游、公安、工商、安监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形成推动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每年定期举办全市导游大赛和名厨、名师评选等活动,选拔出一批旅游发展的行业领军人才,为旅游转型升级、全域旅游谋篇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五大路径,盐城全域旅游宏图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盐城旅游部门将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省旅游工作会议以及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部署,紧紧围绕“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及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生态旅游为重点,以建设国际生态湿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为目标,以品牌化发展为方向,致力“旅游+”和优质旅游发展,努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强景区,打造旅游精品。依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合湿地、森林、滩涂、多样性生物等独特资源,加快沿海湿地和湖荡湿地综合旅游开发力度,建设盐城千里风景廊道,全力做好沿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等工作,打造国际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滨海湿地特色旅游基地,努力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强化营销,促进旅游消费。把握盐城迎来高铁时代机遇,继续加大对高铁沿线城市的宣传促销力度。积极牵线搭桥,探索机场、航空公司、铁路和国际旅行社紧密合作模式,推动发展包机、专列旅游。策应江苏人游江苏主题,组织“百万江苏人畅游盐城”活动,全面提高来盐城游客的接待量。

  优化配套,加快精品线路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鹤鹿故乡、湖荡湿地、生态画廊等8条精品线路的打造,进一步完善线路建设所需的要素配套,加快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通过继续举办全市星级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美食大赛等活动,提升综合服务的质量与效益,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

  致力富民,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富民6111工程”落地,加快盐都、大丰、东台、射阳、建湖和亭湖等六大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推进荷兰花海风情小镇、千鹤湾温泉风情小镇、洋马菊香小镇等10个省市级特色旅游风情小镇以及100个精品民宿建设,努力推动全市100个村实现景区化,加快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民致富增收的双促双赢。

  做优环境,强化发展支撑。出台《盐城市旅游业促进条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盐城“优质旅游”品牌和人才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展示行业形象,为盐城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标签:旅游;发展;盐城;全域;湿地;生态;建设;福泽;乡村;国家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